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圆活,常被人们视为老年人的佳运动。随着科研的发展,也证实了习练太极拳的好处是防治血栓疾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身体免疫能力。下面随着太极拳了解一下吧!
太极拳能有效防治血栓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生活水平虽然大幅度提高,但是人们的健康却不断下降,科研人员也寻找多种养生方法,终发现,练太极拳可提高身体素质。
脑卒中(中风)、心肌梗塞、肺和肠等栓塞疾病是中老年人病危的第一杀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有逐年年轻化的趋势。
医疗手段的进步,“支架”手术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病危者的生命。然而由于患病的仓促、医疗条件的限制和支架高额的费用,绝大多数血栓病危者遗憾的离去了。如何予防和缓解血栓病发生,是中老年人关注的头等大事。
太极拳是一项有氧代谢运动,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对身体起着调节作用。
适合的有氧运动、清淡的饮食和平和的心态是防治血栓疾病的三大要素。临床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血栓病患者是不热爱体育运动的。说明经常坚持有氧运动的人群,能够降低血栓病的发生。
临床实践还证明,突然的用力、振动、摔倒、发怒等都是血栓病的诱因,说明选择哪种有氧运动也很关健。
特别是对于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的“三高”中老年人来说,一时的发怒、远动的振动、洗澡的摔倒,便秘的用力、低头系鞋带等动作,都可以发生危及生命的血栓塞。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能力也不断下降,通过练习太极拳能弥补后天不足,太极拳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中老年人血管内壁损伤引起血管粥样硬化、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凝血因子增多和血液粘度升高都促进血栓凝块形成。
粘连于血管内壁上的血栓块,因为经常的发力和振动而脱落,血栓凝块随着血液流动的方向运动,当飘流到直经小于血栓的血管时,发生血管被血凝块堵塞的病危。
富含突然性发力、振脚、跳跃、蹬踹、颤悠、晃荡的街操、街舞、羽毛球、踢毽子、球类、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都是外练筋骨皮的运动。动作走直线、势势劲断而不连、运动以快为本、呼吸急促、发拙力而且突然。
不但对中老年人的膝关节有所伤害;而且血管中的栓块,在没完没了的突然振动和摇颤中极易脱落和栓塞。堵塞到脑血管患脑卒中(中风);堵塞心血管患心肌梗塞;下肢静脉栓块流到肺动脉,导致肺栓塞、肺坏死。
特别是“三高”的中老年人,一定要远离这类不适合、不安全的有氧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松静、轻柔、连续、缓慢、圆活、沉稳特色的传统有氧运动。太极拳要求形气并练,动作走弧线,势势衔接,连续不断,内练精气神为主,练功以慢为本,呼吸深细、慢长和自然。
有数亿人练过太极拳,教太极拳的老师也很多,可是大都注重的是“外练筋骨皮”,即动作的姿势、样子的美观。
只有真正明白养生太极拳的目的是“内练精气神”和“内练一口气”;认真追求松、柔、连、缓、活、稳;做到“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形”;腹式呼吸,慢、长、细、柔、匀。
“意到气到”,追求全身的气感;劳宫、涌泉、百会、丹田等全身的经络气感充盈;仿佛“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身体感觉松静、飘逸、安然;唾液徐徐溢出。
坚持练拳的同时,坚持清淡饮食(如坚持饮龙井茶)、保持平和心态(如“有理也要让三分”;“多做好事,不图回报”等),来防治血栓疾病的发生。
冷兵器时代拳术的功能是技击,当时社会的军队、乡武、徒匪都需要突然、刚强、猛力击败对手的技击术。旧时的武当拳强调“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慢胜快”、“以静制动”,目的仍然是用技击术战胜对手。
当今社会青壮年人群的军队、武警、擂台赛,仍然迫切需要刚强的技击术,需要传统拳老师们的真功夫;同时当今的中老年人群祛病延年也迫切需要柔弱的养生术,需要养生拳老师们的真功夫。
当今绝大多数人练的太极拳,属于偏重养生术的拳种,包括简化、普及、竞赛太极拳。
对于老年拳友们,特别是对于“三高”的中老年拳友们来说,防治血栓病的方法是不改变原有太极拳拳势和动作的情况下,稍稍将少数高难度、突然、发力、振脚、蹬踹、跳跃的动作,改变得更加慢、弱、连、轻、松、柔、稳,避免“突然”、“振动”的动作,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有效防治血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