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其不仅有技击和实战作用,还有健身养生作用。练二十四式太极拳要明白阴阳之道,太极拳的特点是阴阳变化,阴阳始终贯彻整套拳法练习,下面随着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阴阳之道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每个人都希望健康,都想求得健康,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要学会善饮好食,习功强身。
《周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圆说》曰:“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而动,动而生阳,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拳术,以此理而形其拳,以此道而成其术。
故,太极拳术,蕴含着阴阳之道,动静之理,乃是中华武术精粹之一,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尚道尚武的气度。
太极拳养生是通过阴阳平衡达到的,练太极拳阴阳变化可保持身体阴阳平衡,使整个周身都保持协调。
《周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太极拳术,动中有静,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阴阳互相依存,静动相互守使,拳动之有变,术动之有化,阴阳、动静之道,寓于其中矣。
太极拳术产生于十八世纪初。太极拳术由于流派不同,故在动作、套路、功法、心法、气法、身法、步法、劲法、推手等方面,各有风格,各成体系。但在动作、功法、技艺、原理、要诀等方面,却有着有同有异之特点。
习武之人首先要学会养生,不会养生的人不会精通武术,但是会养生的人必定也会点武术,学医之人必定精通一点武术。
习练拳术,其旨在于施武术养德、学艺识礼、习拳练功、身手灵敏、举止快捷、进退无形、内外兼修、动静相依、精气相随、筋骨坚实、心神合一、刚柔相济、攻防自如等,谙练自得,养生之法,隐藏其中矣。
太极拳须以动静、虚实、刚柔、开合等为基本要领。基于“太极图”乃以双鱼环依成其像,因而太极拳术之“推手”亦表现为彼进我退,彼伸我屈,彼刚我柔,彼劲我化,彼粘我黏,彼阴我阳,彼硬我软,彼攻我防等技艺。
太极拳术驰名中外,已形成男女老少锻炼身体,防病防衰的良法益术了。但凡事无绝对,一切事物总是相对的,患肺气肿、肺癌、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严重高血压、肾衰竭、低血压、美尼尔氏症等患者,不宜锻炼太极拳术。
故而,中华医学认为,凡病,须因症、因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辨证论治,此乃养治之道。
二十四太太极拳对气血的好处
1.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缓解现代生活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城市文明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功能性胃肠病等。这是因为太极举动作连贯、弱韧、缓和、轻灵。
练拳时,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时,身体感到轻松、舒畅,致使大脑得到休息。此外,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拙力”,动作要以意命力引导,安详中全神贯注,这样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才能获得更好的调整。
我们从练拳的人群发现,打拳的人不仅精神面貌好,而且还显得年轻,打太极拳越打越年轻。
2.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练拳时,全身肌肉放松并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腹压不断改变,从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也防止了因血流不畅引起的血管硬化。
常打太极拳的人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疾病的较少。据一项调查,把打太极拳的人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分为两组,太极拳组平均血压为134。1/80。8mmHg;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39.5%,对照组是46.4%。
3.有助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健康。太极拳是“动无有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大小肌群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因此长期练习有助于使关节运动灵活,改善关节韧带弹性,增强肌肉坚韧和伸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