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武术历史舞台,太极拳在其中是一枝独秀,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为何太极拳的养生功效那么好呢?因为太极拳动作与呼吸配合,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运动中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动作的开为吸,合为呼,升为吸,降为呼,定势为呼,蓄劲为吸,发劲为呼。
这种动作与呼吸自然配合的运动的方式,有利于胸部舒展宽松。在膈肌上下,升降中,使肺活量加大,吸取自然界中更多的清气。而清气进入肺部之后,一部分与水谷精微之气合成为宗气,积聚于胸中(气海),以补先天之元气,上司呼吸。
另一部分与水谷精微之气合成后,循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输入到血液,转化为营气,行于脉中,以运行血液,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宗气足,肺部便能顺利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也会加快,营气足,血液营养便会滋润全身,生理器官也会更加旺盛。
太极养生的基本作用
导引与吐纳,是养生法在呼吸和肢体运动上的创造——俯仰旋转屈伸以运动肢体的“导引术”与腹式深呼吸的“吐纳术”,完全符合了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具有“沟通表里、运行气血、阴阳平衡”的功能。
而太极拳则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螺旋式的旋转缠绕运动按人体经络规律运行,在有规律的腹式呼吸中进行体内按摩,轻柔运动脏腑,以求得人体内各个系统的阴阳平衡和谐,从而达到祛病养生,强身健体的效果。
由此可见,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使人体的内部循环系统得到调节。
实践证明,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练习方法,具备健身、养生、医疗作用。可以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增强呼吸机能,加强肌肉系统锻炼。
促进新陈代谢、畅通经络、刺激穴位、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效果。
练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用意不用力,动中求静,意识引导动作,思想上要高度集中,心无杂念,意识贯穿于动作当中,是动中求静的一种气功导引状态。
当你按套路动作要求进行螺旋圆弧、松柔缓慢、均匀舒适的做运动,不得不静下心来进入忘我的状态,促使大脑内杂念消除而归于宁静,从而缓解心理紧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身心得到放松。对治疗、缓解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晕耳鸣、心烦气燥具有一定的作用。
所以说,太极拳的养生作用,需要我们在放松状态下,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得以实现。
练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要做到细、深、长、匀、缓等要求,腹式呼吸使胸腹部有节奏的进行开合折叠运动,使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通过“气沉丹田”进行腹式深呼吸的运动方法轻柔的按摩体内脏腑,有效地增强了脏器的吸收功能、排泄功能,经络气血得到畅通,体内微循环增加,可有效的减少动脉硬化、血栓、高血压、 心脏、肠胃、呼吸等方面的疾病。
练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松腰敛臀,主宰于腰而带动四肢,全身一动无有不动。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根因是脊椎排列紊乱、错位、椎矩缩短等。而太极拳基本的动作要求是撑直脊椎,背部拔长,腰如轴立,立身中正,头上顶而减轻脊椎的压力,腰部带动全身,腰肌、脊柱在运动中缓慢的进行拉伸、旋转,从而防止脊柱退化性变化,缓解颈椎、胸椎、腰椎疼痛、变形,腰肌劳损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