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修炼太极拳贵在坚持。练太极拳要掌握一定的拳理拳法,今天我们学习一下练习太极拳的三大要领,太极拳教程有详细的讲解,跟着太极拳24式一起学习。
练习太极拳24式的三大要领
很多人练太极拳,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觉得太极拳招式特别多,很难学习,其实太极拳简单易学。
第一大要领:虚灵顶劲气沉田
虚灵者,灵明也;顶劲者,内劲轻轻上拔,使清阳之气上升;气沉田即在运动中把人体能量,沉藏于丹田。其具体做法为: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虚悬,使周身上下内外连成一个整体。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顶头悬要从“悬”字着眼,从“顶”字着手,“悬”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顶”的意思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
这里所说的虚灵顶劲并非是硬顶,而是上领不可太过,太过则会正气猛涌上头,血压会升高,继而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
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其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容易产生杂念。
因此,太极拳理论指出:“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非有,若有若无,无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虚灵顶劲气沉田”所指的丹田是下丹田。中医理论认为,下丹田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故古代养生家认为,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而百脉皆通,气血畅通百病皆除。
用心意守住丹田,丹田会生气血,气血充足,身体自然会健壮,能治愈百病,因此,气沉丹田不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太极拳养生的基本功。
在太极拳揉手(推手)中,头要自然向上领起,上虚下实,气沉落于小腹(下丹田),此时下盘稳健,周身中正,动作忽隐忽现,如物漂于水。如球滚于地,犹如不倒翁,即拳谱所云:“飘飘荡荡浪里钻,上轻下沉不倒颠。
第二大要领:含胸拨背意内敛
含胸者,胸微内含;拔背者,尾闾下垂,百会上领,拉直脊柱;意内敛即精神不张扬。其具体做法含胸时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胸略内含,心气下降,自然形成横膈式深呼吸,促使腹腔内的器官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
不仅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内脏机能之活动,而且对揉手(推手)之走化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当胸略内含时,背部肌肉即往下沉,两肩中间脊骨鼓起上提,这便是拔背。所以拔背能使肩背的部分肌肉得到更多的舒展,能使脊柱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获得很好的锻炼。
意内敛就是太极拳古典著述所说的“全凭心意用功夫”。古人认为: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五官百骸无不听命于心,并以“意气君来骨肉臣,,作形象比喻。按现代运动学的观点,全身神经系统皆受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
盘拳走架或揉手时.意有所感’,气必致动,这就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心”,接到各感官系统传来的‘‘信息”,在一瞬间作出判断、处理,并将结果(指令)通过神经系统迅速地传导到各运动部位而做出的相应反应。
第三大要领:沉肩坠肘松筋骨
沉肩者,肩松沉也;坠肘者,肘下坠矣;松筋骨,即松筋松骨。
沉肩指肩要松沉,肩松开下垂,即将两肩井穴下沉,两肩必须平齐,不可端起,反之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沉肩须将肩胛骨松开,使肩胛骨肌出现一个低洼,能使手臂增加长度,增大曲伸缠绕的灵活性。
坠肘,就是肘要有往下松坠之意,垂肘的前提是沉肩,所以肘不能悬起,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肘关节是起重支点,肘与膝合又是外三合的重点;坠肘就是要使肘关节松开,上肢气血更加流通。
若能做到“肘不贴肋”,便有“松开我劲勿使屈”的强性和韧性。如白鹤亮翅,其手臂上举虽然超过肩部,而肘尖仍然使其有下垂之意,若是肘尖向上抬,那就是挨打的架子。
坠肘是肱二头肌的轻度转动,使尺骨与桡骨进行绞剪式运动,通过对血管的交替挤压与放松,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肘要松垂,保持略低于腕的位置,要符合屈中求直和处处屈蓄有余的要求。沉肩坠肘能保护胸肋部的要害部分,并使攻防两宜。
松筋骨,要松开四肢百骸、八段九节。筋骨不松,经络受阻,意气受滞,则功夫不但不长,人到中年还会导致疾病缠身。如何松筋骨,其关键的关键就是松腰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