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是男人的根本,太极拳的好处能补肾治肾虚,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对肾起着按摩的作用。肾不好会引起各种疾病,例如,尿频、尿急等现象都是肾的原因,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对肾的作用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中医经络学说,因此太极拳具有治病的功效,练太极拳是治疗肾虚好的运动。
无论中医学还是太极拳,其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终都要落实在脏腑功能上,所以说两者在这一层面上是相通的。而肾在中医脏腑中地位犹殊,本篇即是讨论太极拳对肾功能的一些作用。
中医理论中“肾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关。”肾的主要功能为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其中肾主水与主纳气的功能均从肾藏精这一功能衍生出来的。
打太极拳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练习太极拳几分钟后全身便有暖意,而且心情舒畅,对治疗肾虚有奇效。
肾藏精指肾具有封藏精气,元气功能。精的来源有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之精)和后天之精(从饮食中吸取的营养及空气中摄取的清气)。同时肾精以肾气的形式弥散下焦以调节水液代谢,即肾主水。
自然界中的清气由肺吸入,在肾化精,即肾主纳气。若是肾精不足,肾气不固便会出现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小便频数而清,呼吸浅表等水液代谢失调和精神疲乏,失于充养的表现。
太极拳则通过腰脊部运动以及呼吸的调节对肾功能进行锻炼。陈鑫所著中有“腰为上下体之关键,不可软,不可硬,折其中方得”,“腰一扭转,则上体自然扭转,与下体相照,是腰为枢纽”。
丹田在人们的腹部下放,练气沉丹田有助于治疗肾虚,气沉丹田能促进血液循环,赶走肾里面的寒气。
打拳时亦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隙”。首先通过意志导引,使注意力集中于腰部。再通过腰部动做的扭转,浮沉运动,对肾脏进行了按摩,加强肾部的血液循环。运动后消化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后天之精得以补充,加强肾藏精的功能。
对于呼吸调节,太极拳要求“调息绵绵,气沉丹田”,“气归丹田,上虚下实,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与内”。
这些太极拳对气的蓄养训练就是对肾主纳气的锻炼。当气沉丹田时,肾部血流加快,有利于肾对水液的调节。同时,深呼吸通过吐故纳新,化为后天之本充实肾精,加强肾功能。
因此太极拳对于中医所说肾功能障碍的病人能起到良好的体疗作用。对于健康人,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亦能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习武练功,以保肾壮阳为主,以长寿延年为目的。
现讲两种保肾方法
一是洗足法
每天练功后或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足10分钟左右,然后用剑指点揉足心36次;左手指点揉右足涌泉穴,右手点左足涌泉穴。
二是搓肾俞穴
此穴在腰眼部位。面对南站立,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左右开步,全身放松。双手掌五指合拢,插向腰后,掌心对外,手背向内。用双手合谷穴突出部上下搓两侧肾俞穴各81次,一上一下为一次。天天坚特以上3法,即可治愈肾虚病,有壮阳之奇效。
练太极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动作姿势要正确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
虽然太极拳的招式动作是外在的但是如果动作不正确,那么必然会影响动作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技术动作要规范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
但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或者动作不连贯,造成不应有的停顿,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
运动量不宜过大
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其间休息时间过少。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可考虑压缩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专业人士指导
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时出现了腿部肌肉和关节损伤。因此,练太极拳时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按运动处方练习,腿部已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