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重要的就是放松,只有放松才能领会太极拳的特点。许多初学者都无法做到放松,找不到放松的技巧,太极拳教学对松放有详细的讲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松放呢?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松放
太极拳的核心是心静体松,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将太极拳练好,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松放是完成松柔、松沉、松随后得到的佳效果。太极拳技击的特点,概括起来不外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以小力胜大力”等,而这一切皆是在松柔、松沉、松随的主导下进行的,这皆是道家“反者道之动”思想的具体应用。
因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着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规律,太极拳把这一辩证真理应用于技击实践的战略之中,是对武术理论的一大贡献。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学说,练习太极拳能调和体内的阴阳,保持身体平衡。
太极拳是根据阴阳学说和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的健身、防卫的独特拳种,阴阳之变化在拳术运动中无时不有,处处从矛盾的对立到统一。
达到阴阳平衡之效果,其内涵极为丰富,能由认识矛盾来解决矛盾,这便是太极拳的深奥所在。
松与放在拳术中也是矛盾对立的统一,在技击上,松是完成发力的前提,不是懈,是意识指导下的松,而不是无意识的松,无意识的松即为懈,太极拳要求做到体松而意紧,意紧是行功中内劲的修炼。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高负荷的环境中,身体每天备受煎熬,所以我们要给自己放松一下,太极拳是好的放松方式。
放是内劲的形成,太极拳内劲是从松柔中练出来的,所谓内劲,即是以意念为引导及肌体的调和所产生的功力。功力是由松与紧的矛盾对立到统一而产生的。
所以在发放时,必须周身放松,只有当身体的肌肉与体内的意气同时协调起来时,才能真正发挥出人体的巨大能量。
如精神紧张,必然导致肌肉僵紧不能放松,动作就会反应迟缓,也无法与体内意气相配,这样肌肉就不能松柔、富有弹性,就不会产生快速强大的爆发力,就有碍技术动作的发挥而且给心脏造成压力,不利于生理健康。
所以,要正确的进行太极拳训练,训练得法能调节机能,平衡阴阳,养先天之元气,补后天之不足,使人体精力充沛,身体强壮,更主要的是使身体从僵滞中解脱出来,使各部肢节放松,去掉肢节的局部动作,达到周身一家、浑圆一体、一切服从于整体。
松在技击中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紧。紧不是僵,是在发力的一刹那,神气调动周身的运动,配合松柔、松沉、松随功法,利用地面的反弹力及丹田之高压所产生的爆发力,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技击效果。
怎样做到放松
(一)先从静心入手,心不静则不专,心不平则气不合,去掉一切拘心束身之意力,心不妄则神舒体松,求静得松,不松而松。
(二)从轻开始,以意走拳,运劲抽丝,轻轻缠绕,勿用丝毫拙力,潜心求轻,轻到极处是真松,以轻求松。
(三)泻力求松,初学用功,难免拙力,有力则僵,有力则滞,在操练中应刻刻存心留意,处处用意不用力,见力就泻,泻力求松。
(四)以活求松,拳决云:“轻灵活泼求懂劲”。行若流水,活泼的毫无滞息,水之性极活、极灵、总是随变而变,极其自然,不论动静,绝无僵硬之态,人身运动,若能如是,何虑不松。
(五)以开求松,人身上下内外,皮包肉,肉包筋,筋锁骨,层层相束,节节相扣,加上后天自护之意识。
欲求得天然灵动之活性,并非易事,如不开其锁,断其绳,何以获得自由之身,若时时注意,肌肤骨节处处张开,放长走宽,每一动静若能活便自如,虽曰求活而松在其中。
(六)以通、顺求松,太极拳之修炼以调节气血为根本,要求气遍周身,无微不至,全身有一处不通,一处不顺随,便是一块僵硬之地,气血就无法营卫于此。
故:行功走架之际,总是千方百计的令四肢百骸通透、顺随,细细的体悟,默默的用心,以使僵硬之力无法相参,当气血舒缓运行之际,松柔已相伴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