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散手是太极拳的特点之一,太极拳的好处在散手中也有很多的体现。散手在实际中有很大的应用,散手在临战中发挥着很强的作战效果。因此散手太极拳另一个高度,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太极散手的近身实战
1.太极运劲的方式
太极拳的招式变化非常的灵活,太极拳的招式结合阴阳的变化,贯穿到太极拳拳路中。但是这必将要懂得劲法才能够运用的栩栩如生。
为了便于说明太极劲法的相生相克,特将四正推手 的关系抽象为:捆生捋、捋生按、按生挤、挤生掤,掤克按、捋克掤、挤克捋、按克挤。用劲法赢人,可无招胜有招,实为劲中含招。
太极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每一式都需全身各部的运行及配合,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相互依托,整体为用。形随劲动,而不是用力出形,这是太极运劲与直接用外力的不同之处。
太极拳的神韵主要是通过内功体现出来,内功又是源于内劲,内劲是通过内气的方式实现的,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气到劲到的原则。
2.太极的发劲
只有掌握了运劲的方法,能够运劲,才有劲可发,否则发劲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与对方肢体接触中,“用意不用力”,只有这样才容易感觉到对方力的变化,这是太极“听力”灵敏的原因。
当对方右拳打来,我以右腕侧接彼力,在彼前臂上顺其力滚动产生摩擦力,使双方接触部位相“黏”,我前节掤住来力,后节松开,把感应到的彼力和我身体运行连通起来,他有来龙,我有去脉,平时盘架练就的“意不断、劲不断”的功夫有了用场,使身形、步法随彼力进退不丢不顶。
“从人则活,随己则滞”,用力会造成肌体紧张,内气运行受阻,运转呆滞,不对彼用力则身形灵活。太极不用力不是没劲儿。彼用力时,我相对用劲调整身中正,保证稳定运行。
如何练出内劲
一、明确意念的主导性,始终贯穿意念在整合内劲中的主宰作用
意念的控制并不难,但是也不是那么的容易,主要是在似有非有的意识中运用。这个需要不断的探索才能够把握。
一般习拳者的通病多数是散乱,由于杂念纷纷,烦恼甚多,往往在注意集中、聚精会神上出偏差,心静不下来,有的虽静一会儿但易起伏,故调其心是用意使内劲整合的关键。
二、部分整合过渡到周身整合
部分整合指身体的局部性整合。初习拳者的劲力处于飘泊、游荡状态,以一盘散沙作喻,如要整合凝固则须加水与水泥搅拌均匀粘合,水与水泥不能多不能少,适可而止。
意与气便好比在飘泊、游荡的劲力中加入水与水泥,予以均匀调整,使之成为内劲。意气所不同的是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形成一种习惯定势,又叫动力定型。—下子要解决周身整合一般做不到,故应学不躐等,由点到线到面到体。
比如,我们练掤捋挤按四正、采挒肘靠四隅时,先意念在上肢的整体性运作。先贤有“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前胸”(《十八在诀》)之论,整体性理解,每一“在”都与手紧密关联,手不整合难以实施。
当然,解决手内劲的整合,只是起步,停留于手内劲既不能深入又不能巩固。故接着须扩展为整个上肢乃至躯干,依靠腰脊与丹田来运转于手,运转于脚与下肢,从而争裹相摩,心息相依,形神合一,身心合一。
三、从意气流通到内气自在运行
以意引气导引意气流通只是一个手段。待意达到身外,气遍于身内,神通于天地之时,内气会自然在体内鼓荡游弋,形成自在于肉体(五脏六腑、筋骨皮肉血)之间的自由运转,意便不用而用,神便不领而领,此种境界,拳味必出,所谓出神入化,阶及神明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