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中经常会提及粘连沾,可是究竟如何做才能做到沾黏沾呢?小编今天就教你如何做,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关于沾黏站随的文章,沾黏沾随在太极拳入门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跟着太极拳好好学习一下吧!
如何做到沾连粘随
沾黏沾随是太极拳技击中的一种特殊技术,是推手训练的基本原则,从简单层面上讲,太极推手就是双方在双手接触的基础上,以沾粘沾随的方式,进行你来我往,连续不断的运动状态。
这种对抗是以不伤害对方身体,破坏对方重心为目的。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技巧和技法来维持。“沾连粘随”就是太极推手技术、技巧的具体要领。
“沾连”是技术,是双方进行太极推手的必要形式,是太极拳对练的技术规范。“沾连”就是双方上肢相互接触(太极推手称之为沾粘着),遵循不丢、不顶、不抗的原则,通过接触的肌肤来感知对方劲力大小、速度变化、角度实施。
及太极拳使用的技术方法,粘随是技巧,是在沾的基础上,双方太极拳的具体操作,粘连和粘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要想在推手过程中保持“沾连粘随”的运动状态,就要求我们在练习太极拳套路过程中,要达到“连绵不断”的境界。“连绵”是意识,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用意”。练习太极拳要从始至终保持这种意识,是一种连续的、和缓的、无限延长的意识。
“不断”是指动作与动作间的衔接处,没有停顿和断续的痕迹,式式贯串,一气呵成。太极拳要始终在“松沉”的基础上,非常柔和地、缓慢地、不用拙力地表现出贯穿始终,“运劲如抽丝”的劲力感觉。
太极拳不仅仅是会练,更重要的是要会“品”,如同品茶一样,要有滋有味。在套路动作的变化之中,要能体现出“听劲”、“沉劲”、“粘劲”,要表现出拳势间衔接、转换、折叠、往复、连贯不断的变化轨迹。
只有连绵不断的内气,才能保证劲力的持续和动作的连贯,当然在外形上也是每式都相连,有助于气血的畅通。
在这种自我感知的基础上,逐渐明了内心的变化、腰身的转换、手法的运用、虚实的变化、劲力的体现,才达到拳术上身效果。这是基础,也是根本。有了这种连绵不断的感觉,在太极推手的实际运用中,再遵循“沾连粘随”的原则。
把练拳时的“自我感知”实际运用到“己彼之间”的感知中,达到理解太极推手技法的实施。所以讲拳术是基础,是根本。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拳术的练习,体会其中的感觉,才能在推手中体会“沾连粘随”的要领。
如何学习太极拳的沾连粘随
“沾”,讲的是太极拳的接手要轻,要准。太极拳打手时,首先就是要接手,接手一是要准,二是要轻,不要重。轻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句诗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可以用来形容打手时的“沾”,就是轻轻地像细雨沾衣一样沾住就行了。
为什么要轻呢
因为轻则灵。推手练习的是“听劲”的功夫,如果你放松,动作轻,感觉就灵敏;如果重,感觉就相对迟钝。所以,“沾”一定要轻,要灵,这样才能了解对方的劲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习“沾”,关键就是在于对劲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连”,讲的是推手时,双方的手臂互相缠绕往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尽量不要与对方脱离。不仅动作要“连”,在意念上也要“意在人先”,预先感知对方的动作意图。这主要是练习顺随的功夫,要求双方的手臂相吸相连,不要脱离开。
“粘”,是在“沾连”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它和“沾连”不同,是要制住对方。在推手时,一定要缠住对方,“粘”的方法重要的是要控制住对方的三节——身体的三节是头、躯干、下肢;手臂的三节是手、肘、肩;下肢的三节是脚、膝、髋。推手主要是控制手臂的三节,要捋根节,堵中节,塌梢节。
就是捋要从对方的根节上捋下来,把中节堵住,用塌劲控制手腕。总之,只有在推手中控制对方的三节,才能“粘”以制敌。也就是说,推手时,并不是仅仅和对方相随相连就可以了,还要把对方往不顺随的地方引导,造成对方的背势;如果是活步推手,还要控制住对方身体、下肢的三节,也就是要“粘”住对方,造成对方不能走化的局面。这样才能形成我顺人背的局面,所以王宗岳说:“我顺人背谓之粘。”这时,胳臂不能僵硬,应该像皮条一样柔软。
这一些要求需要我们从实践练习中去掌握,并通过不断的运用来得到提高。
后是“随”,就是随人所动。但是,“随”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和对方相合。不仅要在动作上相合,而且要在神意上和对方相合。只有做到了“合”,才能练习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功夫,这样才能做到“引进落空合即出”。“连”和“随”是不一样的,“随”要求你做到“合”,只有“合”,才能因敌变化而变化,才能引进落空合即出。
这四个字,虽然很简单,但是它包含了太极拳的推手形式,包括了推手的技术,包括了推手学习的过程,包括了推手时的态度。
练习“沾连粘随”时,要注意四个毛病,即丢扁顶抗。
顶,就是顶牛,不知道走化,这是我们在推手中常见的现象。走化应该是从腰上走化,走化不了,就会顶牛。
扁,就是对方推你,你不走化地退让,身法就偏了。
丢,就是不能连随,跟不上对方,脱离对方。
抗,就是用力和对方对抗。
“顶”和“抗”都属于王宗岳说的“无过不及”中的“过”。用力过度,就容易让对方利用,造成自己的被动。“丢”和“扁”是“不及”。这时身法不正确,不能走化,不能探听对方的虚实,很容易让对方乘虚而入,被发放出去。所以,只有避免了“丢扁顶抗”这四病,你才能练好“沾连粘随”的功夫。
“沾连粘随”是推手的基本功,散手训练也离不开“沾连粘随”。要进一步学习太极拳,还要研究武禹襄提出的“敷盖对吞”四字秘诀,以及李亦畬提出的“擎引松放”撒放秘诀、郝月如老师总结的“引化拿发”四字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