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武功,现在练习太极拳的人非常多,但大多数停留在基础阶段,对于爱好太极拳的人来说,应该不断的追求太极拳学习的提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对太极拳的学习。
太极拳的学习,离不开基本功的练习,同时也需要加强我们思想的领悟和认识,关于太极拳的提高,我们从以下五点进行描述。
一、练好四功,兼学拳架
哪四功呢?即腿功、腰功、臂功、桩功。这四功是练习技击技术内容,达到具体规范和要求的必然基础。
拳家们常说“打拳不遛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未习打,先练桩”,“桩要站、鼎要拿,劲力稳固托泰山”(鼎功就是臂功)。
由此可见,这四功的练习,对于太极拳的提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基本功是初学拳法者的入门之艺。太极拳是内外合一的运动,它不仅需要人体各个关节、各大肌群、肌腱、韧带具有灵活性、柔韧性和劲力,还需要内脏器官的协调配合。
基本功练习不仅能使初学者较快地提高这些身体素质,而且为以后较好地掌握拳法动作、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打下坚实的专项基础。
二、明路线、守规矩
太极拳法变化多,复杂的动作更是极富变化。故学拳时,一定要将拳势路线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对拳架的高低和到位与否暂时可不必在意。当弄清楚和记住拳势的来往路线后,就要进一步追求拳势的工整、准确,这叫守规矩,合规矩。
太极拳的练习讲究脚踏实地,我们练习时需遵循拳架的基本规矩。
三、讲攻防,重含义
太极拳主要以攻防动作为素材,以技击术为基本内容。初学时将复杂的攻防动作先分解再完整练习,是太极拳的特色练习方法。
练习中均要求“轻柔练习、注重技击意识”,重点突出攻防含义和培养攻防意识。而快打重击,既不符合太极拳的行云流水的风格,又极易破坏技术成型效果,难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这类练法,有教学经验的拳家视为不妥。
四、重技法,重形神
学会拳架,懂得每一拳势的攻防含义,并不意味着能自然地将拳法的“手眼身步法,精神气力功”协调完整起来。学拳者在独立演练拳法时要表现出这种“协调完整”,需要多观察老师或功夫好过自己的拳友,要多向他们请教,在练习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兼顾练习,逐渐进人技法熟练、形神兼备的境界。
五、重视运劲之法
技击技术内容,要达到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劲法运用是关键。
运劲之要,在于阴阳互为其根。太极拳原理,是以太极阴阳学说为依据的,所以运劲的要旨,就在于把各种功力的阴阳关系处理好。不论练习拳架,还是练习推手,不论是一个动作的运行过程,还是定势之时,都要使阴阳两种劲搭配好。使阴阳两个劲互为其根。
例如掩手肱锤右拳向前发劲时,左肘必须向左后发寸劲;六封四闭,双小臂向右前上发挤劲时,左臀必须向左后下沉;白蛇吐信,向前穿右掌时,左掌必须向左胯后下沉按,同时右掌上穿与右脚顿步又是一组上下对称劲;击地锤,右拳下击,左拳必上提、顶劲必上领,形成上下对称;白鹤亮翅双臂开时,双手虎口要合,形成开合相寓。
有些人打拳没有节奏,或为快而快,为慢而慢,不明其蓄发关系。陈氏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快慢相间。而快慢的关系,又主要是蓄劲与发劲的关系。
一般蓄劲较慢,而发劲较快。如野马分鬃,左手在左膝里侧合时要慢(蓄),而双手展开时(发)较快;青龙出水动作四,双臂相合时慢(蓄),右拳右小臂发劲时较快;十字手,双臂绞合时(拿)较慢,而向右发肩靠和擒拿时较快;撇身锤,双臂边引边合(蓄)时轻灵较慢,而发放左拳左臂时快(爆发力)。
如此打拳,一蓄一发,一吸一呼,一合一开,两者互为其根,可以既有节奏感,又不累,真正做到‘汗流而不气喘’,也正是运劲妙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