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架是太极拳中的基本功,我们要学好太极拳,就得将盘架学好,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要领是有必要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盘架行功时我们需要做到哪些要求,通过讲解相信会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有所帮助。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关键就在于坚持,只要有恒心,善于总结方法,太极拳就一定会练好的
(一)盘架行功求形似,守要领,突出“无人若有”
初习太极拳术,应对一种流派的基本拳架下功夫习练,不可同时涉猎过多过杂,以免因不专和各派练法不同而影响进步。习练任何拳架,均应正确模仿姿势,力求形似。按照对手、眼、身法、步的要求,盘架要连贯且注意作到轻、慢、圆、匀、稳。
盘架时,把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等要领逐渐地、一个一个地遵守好。拳论讲“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无人若有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盘架时处处拟想与人打手,揣摩每个招式的作用并用意贯注。
学习太极拳,一定要注意思考和领悟,理解当中的内在要求才是关键所在。
这样长久地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引起动力定型,也就是一种刺激会产生一套反应,稳定地输入在大脑中。今后在推手或散手时,当某种刺激出现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应对动作。这样久练则会达到“着熟”阶段。这种功效正是《十三势歌诀》中所讲的“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二)盘架行功要用意,不用力,突出一个轻字
当拳架姿式学会后,盘架时要刻意“用意不用力”。怎样为合度呢?就是全身松开,不用分毫拙力,处处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盘架熟练的标准是“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初学者或者练过其他武术的人,习惯用力作动作,很多人有“打拳必须用力,不然练不出功夫”的想法。所以,注意轻灵不够。
这是对太极拳的特点还不太明白的缘故。习者必须知道太极拳的练法主要是从精神上去培养,训练成感觉灵敏,而不是单纯从动作上追求力大快速。前者的练法用力少,后者的练法用力大。用力过大对敏感会有一定的影响。
可见,初学太极拳,切忌用蛮力,要想掌握当中的技巧,就得多加练习。
初级阶段盘架应用力越少越好,要用意念指导动作,在轻字上下功夫。轻字练好了,可以减少对动作的注意力而听任自然,为日后功深的“忘却手舞之,足蹈之的无手无脚”境界的出现打下基础。又可在兼练沉着功夫时不致妄动拙力而走偏。
(三)盘架行功要缓慢,不要快,突出阶段需要
练太极拳的动作应该比一般武术要慢,初学阶段的拳友要刻意求慢。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人;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动作简单草率,处处滑过而影响拳势的正确性;第三是在初期养成慢的习惯,使呼吸深长,吐纳增加,这样既可健身又便于下阶段加进更多的意念,着法变化、内劲潜转等,也能促进动作与呼吸相协调。
到练灵活功夫时,保持一定的慢速,不致越练越快而违反太极规则。慢练是一种基础功夫,在很慢的速度下,还能遵守各项要领,使意、气、力协调一致,呈现一片神行,不经长期下功夫是不能获得的。
按照拳论“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精神能提的起,则无滞重之虞”,“意气须换的灵,乃有圆活之趣”的要求,说明太极拳反对滞重,追求灵活,应是既能应付慢也能应付快的功夫。
所以,在求灵活阶段是应适当快练的。但是是在慢功基础扎实上的适当快练,处处仍要合规,不能变成外家拳的打法。当然,到太极造诣较高者练虚静功阶段,那又是由快复慢,动作由灵活转归淳朴。此时速度需慢,但只在求静而不在求慢,和初级阶段的求慢是不同的。
关于盘架速度,是界内认识尚未统一的问题。杨澄甫先辈说:“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但杨式、吴式传统太极拳术中又均有练快架之说。对此,记得早年曾向恩师丁全质、师爷吴图南先生求教,他们都曾说过“慢即是快”的话,而且都讲“各家要求不同,快慢练法均能通向神明之殿堂。前提是必须符合太极之理”。
现在体会到,只慢练也能达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功效,是因为在缓慢的盘架中有无数个轻灵化转、沉而快速发放的想象心理作用,被放大和无数次重复,加上推手“乱踩花”阶段的手法、步法放活,舍己从人随心所欲的缘故。
(四)盘架行功要匀速,走圆弧,突出逐渐紧凑
初学的拳友易犯快慢不匀的毛病,有的整个架子先慢后快,有的一个式子中就有快有慢。解决匀的问题关键是要用意识去指导动作,想象抽丝一样不停地运动,速度快了丝断了,慢了抽不出来,非匀速不可。
时刻注意自己的盘架速度与起势时还是否一致,如有变化立即纠正,久而久之可基本解决匀速问题。
无论功夫深浅,在动作上都要走圆,即走弧线,只不过有紧凑和开展、弧线长短之别。盘架时不论动作大小,都要保持弧线。
初级阶段要把弧线走得开展圆大一些;随着功夫加深,动作逐渐变的紧凑,弧线和圆自然也应随之逐渐缩小。这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一下从开展变得很紧凑。总之,圆运动应贯穿盘架始终。这样长久地用心于圆运动上,便于日后推手时能更好地圆中求直,圆化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