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我们需要注重对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练好了才可以深入练习。下面小编就太极拳的桩法的重要性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大家对太极拳的认识可以有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实践的练习过程中可以有所运用。
站桩,在任何的武功中都是非常注重的,我们不能轻视。
拳界向有“久练不如一站”之说。站,指站桩。桩,是用强力砸进地中的无根无冠之树,有静、稳、圆、顺直自然的特点。
取桩之物象为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膝部微屈,躯体自然顺直,两臂内抱外撑,心静体松,“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调理气机,“站桩”遂成为一种培本固元、开慧睿智、增强劲力,协调、平衡人体代谢,开发人体潜能、完善自我的一种功法。
上述规律比较复杂,需要大家慢慢的练习和领悟。
武术发展至太极拳,拳势无处不松静,无处不圆润,无处不和顺柔缓自然;心意所使,呼吸深匀细长,气沉(归、入)丹田…其特点要领,无不与桩功类同。
故笔者认为:太极(拳)以拳代桩,以拳为桩,“无处不是桩”。
太极拳桩功内容有二:拳架套路静态式,即预备式、合太极式,名无极桩,又名站桩、静桩、死桩,习惯上叫作无极桩;拳架套路动态势称为阴阳桩,又称行桩、动桩、活桩,习惯上称作行桩。
对于初学基本功的人,一定要掌握上述的练法。
无极桩“形死神活”阴内藏阳,旨在静中求动;行桩“形活心死”阳内藏阴,旨在动中求静。
太极拳拳架套路这种“无中生有”(无极而生)—“有无相生”(阴阳变化且互为其根)—合太极“复归无极”的运动过程,充分体现着“无为而无不为”,“出生入死”(从自然中生,又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古典哲学思想。
清末民初,太极拳以独具特色的博击技巧、练习模式、思维方法享誉京畿,引起了社会上层的关注。
特别是武术界、中医界、哲学界、文化界的重视,学练太极拳遂成为一种时尚,以至拳界大姥、将校军官、知识精英、社会名流,纷纷与太极拳结缘。
对斯拳及其拳理代表人物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的拳论乃至从宋书铭处传出的“宋谱(《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从人文哲理、技术方法、生命现象的存在与发展方式等诸多方面。
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再认识,从而推动了太极拳从单一拳学向医疗体育、强身健体、养生、博击、陶冶情操等多功能转轨的技术革命……的太极拳家杨澄甫事实上成为这埸转轨革命实践的带头人。
今日的太极拳有多种练法:
配以乐曲,翩跹起舞,老少咸宜,名曰操舞太极;膊直腿高,动作高难,亮相优美,名曰表演太极。
震足发劲(力),精神饱满,模拟攻防,名曰武术太极……何种练法为好?萝卜白菜,取其所爱。
笔者不才,学拳有年,对“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思”、“忘其有已”,诸法归于自然的桩功太极(养生太极或气功太极)情有独锺,并深感太极(拳)“无处不是桩”的练法,效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