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学习,比较依赖于我们的“记忆”,通过我们的“记忆”,可以将其学习并呈现出来,那么太极拳运动中的“记忆”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做简单的介绍,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文有所学习和提高。
太极拳的心理运动贯穿于太极拳学习的始终。
它的存在,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体。在太极拳运动中,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有太极拳运动,便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过程。
凡练太极拳者,没有不从学拳开始的。为什么许多名家对于他童年所学的启蒙拳术,即使荒废多年,亦能起式便练。
这就是我们的“记忆”作用所在。
太极拳运动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学所练拳理拳式的反映,即使是拳理拳式在相当时间内不再作用于练拳者的感官,但拳并未罢之即忘,而是在一个相当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能以再现和认知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首先归功于学拳伊始的心理活动——有意识记。
何谓太极拳有意识记?学习的过程,或拜师学艺,或自临拳谱,第一步不外模仿。进而将拳式套路式式相连地练下去,俗称“盘架子”或“练架子”。
所以说,简单的记忆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这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什么,或单式(分解)练习法,或套路(完整)练习法,或单式套路结合法,或“先方后元,方元结合”,抑或“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等等,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学拳者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
他对太极拳的手、肩、肘、腕、颈、胸、背、腹、腰、臀、裆、腿、步、眼……的形状和运动方法,对动作之先后,幅度之大小,旋转之角度,行拳之路线等。
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不管这种措施与方法正确与否)去作意图明确的记忆,这便是有意识记。
学拳的有意识记,是一个反复的感知过程,借以形成和保留对拳式拳理比较巩固的联系。
如古代拳师在描述拳式拳理时,往往抓其本质或特征,创造了既生动形象又浅显常见的喻词或事物来描绘、渲染、说明,象常见的拳诀手挥琵琶、白鹤亮翅及拳喻行云流水,运劲如抽丝之类。
这种教学法能给学员带来印象深刻鲜明,便于理解的俾益,比较容易清晰地被感知,可看作古代拳师传授法的一大贡献。
这一贡献的心理学意义在于他们,巧妙地运用了喻诀和拳体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
利用了学员以往的活动积累与其它许多经验的联系,因而促进了识记。这实际是一个建立联系和巩固联系的过程。
学拳还有这样一个现象:三千后学、七十二弟子师承一门,却领会速度有先有后,记忆程度有深有浅,何以致此?这是各人学拳时的反应能力不同,记忆的效果不同,也就是说运动表象的鲜明程度不同而已。
表象的鲜明性,因人而异。我们要充分看到太极拳运动表象在运动记忆中非同小可的地位。
有了表象,才有记忆;而有了记忆,练武经验才能相联,心理活动才能形成完整无缺的向前发展的过程。
而学拳者在完成对拳式外部感知之后,也只有借助运动表象作为过渡桥梁,才能进入对太极拳拳理的思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