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是太极拳中基本的技法,我们要想将其学好,对其得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标注,下面小编就以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为推手做一个简单的定位,希望大家可以明白,并且在阅读之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推手练习。
推手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其基本的特点和要求。
太极推手是按沾、连、随、粘的原则、通过用、捋、挤、按、采、、肘、靠等招法,在双方接触后,用身肢感受对方力的方向、大小、虚实、刚柔、快慢、长短,达到身心懂劲后,凭借自身反应敏捷,及时感觉,并马上决策,是否顺其自然,随伸就屈,还是化解力点,迅速反击、反弹,借力而为,达到破坏对方重心。
这种方式方法就是太极推手。太极推手的内在要求是松沉彻底、中正灵活、通晓手法、虚实分明和周身一家。
掌握以上内在的要求,并将其运用起来,可以促进我们的推手练习。
外在要求有几个前提:
1、是双方要有部位充分接触,也就是粘上。
2,、是化解的方式是借力型,即引进落空。
3、是在手法上有不能抓拿等硬性致死的动作。
这要求我们动作具有灵活性。
也有人列出下述五点要求:
1、不允许有抓、握、撕掠、搂抱、拿反关节等手法。
2、不允许用勾、绊、摔、跌等技术。
3、不允许脱手击打,以及踢、蹬、踹等技法。
4、发人不用蛮力推搡猛击,而是在对方失衡之瞬间以劲弹发(或此情景下的拿发)。
5、必须建立在粘沾连随、不丢不顶的基础上。
在上述这些内外要求下,才能锻炼彻底的放松功,形成换劲力,练就松沉劲,做到手脚节节贯串能力,并习惯性地运用劲整来发放,条件性地反射、做到脚有根,力发于腿,主宰在腰的能力,后发落点对了,就成功了。
这样才能像拳论上所说的沿着“着熟、懂劲、神明”的三境界提升。
如此这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1、与对方接手后,不用变换手法而“挨着何处何处击”;
2、对方被发出的情况是整体倾斜或弹出、或跌倒,而不是局部的东倒和西歪;
3、我发放的动作幅度小而劲力长,即寸劲或抖劲或弹劲,对方感受的是有股强大的内劲和余力将自己发出来;
4、这类发放如果不是内脏腑部位,是不会伤人的,对方只觉得失去重心和被弹出,而非受伤、非受制倒地;
5、多数发放都有螺旋劲的体现。
上述所言就是太极推手与其它打手和散手技击的区别,这些均是在训练时的发放效果,如果能随时随地、随机而用的话就是古书和前人说的打手,即今人倡导的太极散手;然后加上不用任何限制的手法(跌打摔拿),就是实用太极拳了。
太极推手本来是采用沾、连、随、粘的方法,不许脱手、突施冷手,不许抓住不放、生拉硬拽、互相搂抱,在有的太极拳流派的推手里又综合“摔法”、“打法”、“拿法”于一体。
笔者认为这是推手的升级,容三者相互使用,如果是训练实战,未尝不可。但出现在传统武术对抗形式的比赛中,就应该成太极散手比赛了。
在切磋、交流情形下,对于“不摔”、“不管脚”、“只许拿劲路”、“不许拿反关节”等说法要区别分析。
所以,我们既提倡趣味推手,又建议把太极推手的比赛,改为打散手比赛;而且要完善比赛规则。
杨澄甫宗师有一段精彩的真太极描述:“纯粹太极,其臂如棉里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速干脆毫不受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并不觉痛,已跌于丈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双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