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习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加上自身的实践体会。练习太极拳也是讲究效率的,我们只有把太极拳中的要点能够真正的掌握透,才能更好的学习太极拳。练习的前提就是耐心。
太极拳需要练习的方面有很多,我们可以把每个方面分成各个部分,这样练习起来就会简单多了。
太极拳势架不发劲的进步性
大体而言,全中国的武术,只有太极拳和八卦掌两种武术的势架,在演练时是不发劲的,其它所有的武术,包括外国武术,几乎全部的势架都是从头到尾发劲的。
太极拳各门派中,也不是势架全都不发劲的,也有势架发劲的太极拳。其中以陈家太极拳为代表。
我们都知道太极拳的拳架特点,我们可以势架的发劲与不发劲来划分。
外家拳的势架,几乎全部都发劲,而心意、太极、八卦等内家三拳中,唯独心意拳的势架仍保留发劲,所以说势架不发劲的拳法,基本上是只有内家拳中的太极拳、八卦掌,而太极拳则以陈氏太极拳为例外。
太极拳中,势架不发劲的杨系太极拳,据说是承传于陈家太极,但是却大大地转变了陈家太极发劲的传统。杨家太极转变了陈家太极的传统,并且一时形成广大的风气,这种风气,甚至让当时部份首窥陈家太极的杨系太极拳家,坚决认为陈家太极根本不是太极拳。
杨家太极的转变究竟是受到什么影响,着实令人好奇。大多数想要眨低杨家太极的对头太极拳家,都说这是杨家太极为了避免武学流入外族而故意改拳,这个说法也正好故意彰显目前不发劲的杨家太极拳,是一种有缺陷的太极拳,好借机打压杨家太极的心志。
我们从实践中就可以看到,以前的八卦掌和杨式太极是同样的突出,也是同样的架势不发劲。
杨家太极走上势架不发劲,在武术史上,并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创举的,但的确是革新的、先进的、进步的。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杨家太极拳,势架不发劲是受到八卦掌的影响,而是说杨家太极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也发现了杨家太极想要通往阶级神明,所应该要走的路,因此便毅然决然彻底扬弃了陈家太极的旧思维,勇敢地迈向势架不发劲的道路上走去,当然也因此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内家走上势架不发劲的道路,其实是一种进步而不是退步,是一种进化而不是退化。我们从内家三拳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早出现的心意拳,仍保有势架发劲的特征,而晚出现的八卦掌,就是勇往直前,毫无畏惧地向着势架不发劲的道路前进。
晚出的八卦掌证明了势架不发劲,是中国武术史的新趋势,中国内家武术确实是从势架发劲,走向势架不发劲的进化道路。所以杨家太极走上势架不发劲,确实可以说是挤身当时时代的尖端,可惜杨家弟子甚少以武学理论,阐明自己之所以扬弃陈家太极的学术理由;加上杨家太极,因为承传于陈家太极,而有逐渐被陈家太极取而代之的趋势,这也使得杨家太极走向势架不发劲的道路,被认定是杨家太极不能用于战斗所以才被陈家太极逐渐淘汰取代的原因。也因为如此,势架不发劲,被反对杨家太极者,认为是杨家太极拳错误、无用的退化的主因。
我们已经从中国内家武术发展的进程,指出太极拳和八卦掌脱离传统武术的势架发劲,走向势架不发劲,在武术史是是进步的,是进化的。而杨家太极逐渐走向势架不发劲,其实是一种回归太极拳王宗岳祖师法门的必然。
我们猜测杨家太极拳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从王宗岳祖师的《太极拳论》和《十三势》中,参悟了太极拳理而走向势架不发劲的道路,虽然杨家当时可能误认《太极拳论》和《十三势》是武当道士张三丰的著作,但是杨家受到《太极拳论》和《十三势》的影响而扬弃了陈家太极的势架发劲,是极有可能的。
因为王宗岳祖师的太极拳理论,就是「人刚我柔,四两拔千金,极柔软」的大松大柔太极拳。这样的太极拳,绝不可能是势架发劲的太极拳,因为只要手上带劲,动作带劲,走粘带劲,就根本不能练成阶级神明的「人刚我柔,四两拔千金,极柔软」。
内家武术走向势架不发劲的道路,在武术史上是一种先进的进步思想,也有内家武学为追求阶级神明,而走向势架不发劲的历史必然性;但是历史未必是进步的,像人类追求文明进步所经常遭遇的挫折一般,武术历史的发展也有可能倒退到蒙昧的力斗时代。想要力挽狂澜,让太极拳走向势架不发劲的先进进步思想,除了要有坚毅无比的大无畏心志之外,重要的是必须对太极拳走向势架不发劲的历史和学理,有比一般人更高、更深入的认识。
再论太极拳势架不发劲的进步性(二)
中国所有的内外家武术发展,是先有原始的力胜武术,才有我无所能的弱胜强武术;是先有势架发劲的武术,才有势架不发劲的武术。
中国内家武术的发展中,比心意拳、太极拳还晚出现的八卦掌,也是一开始就大步的开阔姿态,走向势架不发劲的道路。
势架完全不发劲的武术,象征着武术由外家而内家,由浅淡边缘的内家,而逐渐形成深化的中心内家。因此势架不发劲的武术,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另一个大岳奇峰,它将自己和其它所有发劲的武术,彻底划分开来,甚至有逐渐将内家武术中,至今仍停留在势架发劲的武术,隔离到外家武术世界的趋势。类似:「势架发劲的是外家拳,势架不发劲的才是内家拳。」这样的学理,已经暗潮汹涌地在部份武者口中出现,极有可能会逐渐流传而被许多人所接受。
势架不发劲的内家武术,随着技术与理论的深化,事实上已经彻底摆脱势架发劲的其它内外家武术,并且在武术精神和历史渊源上彻底切割开来,成为两个完全相异的武术世界。我们可以说势架不发劲的武术,和势架发劲的武术已经不具有血统和道德的关联,甚至根本不具有蜕变或转换的关系。
因为势架不发劲的武术,有其自身的开始基点:「势架松柔不用劲」;势架不发劲的武术,已不再需要透过,也不能够透过势架发劲的武术作为基础训练。
随着内家武技术与理论的深化,势架不发劲武术的「势架松柔不用劲」,已经逐步进入到宗岳门所提出的,更深一层的「大松大柔」,至此势架不发劲的武术,便更加地坚信势架不发劲的武术,不但不再需要透过,也不能够透过势架发劲的武术作为基础训练,甚至连势架发劲的武术想要转化成不发劲的武术,都被视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