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习首要关键点,就是掌握基础,因为只有好的基础才能为接下来学习更高层次的功夫节省较多的时间,也会很快的上手,切忌不可越级学习。可见基础在太极拳的整体练习中的重要性,同样也是态度的一种体现。
练习太极拳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开始都很难的去把握,这是很正常的。
关于中正之重视程度,以王宗岳拳论为至。“不偏不倚”是对中正精要的论述。其实“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又何尝不是论中正。可见中正之于太极是何等重要。
拳之中正,为朴素,却为难练,也易被忽略。没有中正,盖虚实不清,非重即浮,非僵及懈,运而难转,身不达意,气不顺心,扭扭歪歪,何来浑厚?何来轻灵?又何来太极之劲?可见,中正是基本的基本,基础的基础,有了中正,才能下生根劲,内生中和之气,才能在心头发出太极之嫩芽。
想要达到中正的目的,就必须先掌握住太极拳的拳架,而且需要的是正确。
正确拳架本身是中正的典范,也是功夫的载体.若拳架不正确,选错了师父,学错了拳架,则无易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只能距离所求愈来愈远.而正确的拳架往往只有少数明师掌握,可见拜明师(非名师)是多么重要.没有条件的可以通过临摹杨澄甫,李雅轩等名家拳照,总比跟着一帮老所谓的老拳师学习要强的多.
如何学习正确的拳架?
除了拜明师,临摹名家,学习拳架尚要有科学的方法.
传统太极教学,首先从单式单着开始.每一式的手眼身法步(其实质是中正的构成要领)到位了,而且能够自我理解,自我练习了,方算掌握,此过程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师父一般会要求学习者一式站定,每每六呼吸或者甚者九呼吸,有点乏味,有点累.大多练习者第一次就会吓跑了,没想到看似软绵的太极操练起来如此不易,从此与真正的太极绝缘.
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有人就会认为这是站桩,然而在其他的拳中也会有,但是区别很大。
因为太极之单式中蕴涵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这独特之处除了中正,还有松柔与神情之恬淡.因此所太极之单式练习绝非站桩那么简单.
中正、松沉及虚实关系
大多太极练习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一般意义上单式单着之中正,相对好找,贯穿起来就难了。
因单式之中正稳静总有比较大的冗余空间,前后左右上下活动空间较大,所以基本上人人能找。贯穿起来难找,因为式与式之间贯穿变化存在合理点,此点无阻力,又是佳变化时机,故能得机顺势。此点极难找。找不正确身体就会僵或懈,气息就会堵塞或者顶,用意就难以全面...
由此,可以这样说拳架之难,难在折叠转换。难在这一点以及由此生成的轴线的把握。
这样的时机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特点:
是中正的;是虚实分清的;故也是松沉的。看来太极状态同时存在中正、虚实和松沉,三种状态融合为贯穿鼓荡创造了必然条件,剩下的就是用意一想...可这三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欢迎网友辩论。论大局观、完整与中正。大家都说太极是内在的修为,究竟修什么?
首先太极修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即认识自我,认识自然的,认识社会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全局观,或者说大局观。在太极就是注重整体的感受。明师教徒弟,决不会一上手就教你手怎么样,脚怎么样、腰怎么样...往往就是做一个简单的单势,让你模仿而已,这就是大局观的表现。若已开始就分开说手、眼、身、步,不带沟里才怪。同样自己练习,也应首先本大局总体而去,整体模仿像师父,这叫观师决;强调整体的松柔,是完整一气...然后再一步步入里透微,有细入精。这也就是拳架功夫一层层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若一开始就本着细节去,乐此不彼,只能是舍本求末。
完整是什么?就是大局观的好体现;完整是节节贯穿,是系统论的体现,强调系统的协调运动;完整还是内外相合;完整还是上下相随;完整也是神、气、劲的完美结合。求完整首先得知中正。中正是一定程度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