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人体劲力的本源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中的劲是非常的重要的,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太极拳的推手中可以看出来。力分为很多种包括惯性力和浮力等。从太极拳的角度来说机械力、惯性力在太极拳对抗运动中表现出来的。
在太极拳的技击中会运用到很多力,充分体现了力的价值。
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在其论著《太极拳术十要》中写道:“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用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外家之力易引动,故不足尚也。”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杨澄甫大师说的拙劲与僵劲,其实也是内劲,是在体内运行的。“练太极拳全身放松”,并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这种拙劲与僵劲不应表现出来。二是他说的“不用力而用意,则得真正内劲”,说明了太极拳的内劲是建立在意念上的,与机械相互作用产生的实体力是两个概念。太极对抗运动的向外劲力,才是广泛意义上的人体劲力。三是他说的“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点到了太极对抗运动的向外劲力的关键,说明太极拳向外劲力也必须有感受,“分量极沉”是对太极推手打中另一个体而言,这是太极拳的外劲。另外,太极拳的内劲通过人体经络,可以极大地调节人体外劲的强度、方向与爆发点,杨式与陈式太极拳宗师们在此方面有许多指导性阐述,他们的贡献使中华武学的经络“气血流注,日日贯输”。
力的源来是骨,而劲是由于筋。
这种观点说明了力与劲在本质上的差别,现在太极拳界或武术界不少人在用这种观点指导套路与推手实践。力发于骨,这是举重运动员成功负重读秒等待时的显著体现,表现为骨的支撑力。举重运动员拎起、上翻、上举杠铃的过程,则体现了“劲发于筋”(支撑力仍在)。太极对抗运、动的劲力,必然是“力发于骨,劲发于筋”:
根据理论力学,三连杆结构是静定结构,是稳定结构,能大承受重量。举重时运动员双臂与双手间的杠铃杆,构成稳定的三连杆结构。太极拳“力发于骨”,要求发力到骨,不能掀掌拔根,不能飘浮,要使骨大限度承受外力,这与力学的稳定理论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太极拳宗师们的实践要求的科学性。肌肉伸缩能产生肌力,但是肌肉长时间、高强度受力的能力弱于骨,“不用力而用意”可以让肌肉以逸待劳,直至发力瞬间以意念催动肌肉伸缩而发出劲力。
南京民间太极拳高手吴启运老师认为:“力发于骨,劲发于肌群。力只有在筋、骨、肌群协调作用下,才能显示出极限机能。”当然,筋、骨、肌单独也能显示力,但这些力在技击中没有威慑作用。譬如弹弓,弓把是骨,橡皮筋是肌群,用来控制弓把方位的手可以认办是筋,上述要素必须合理配合,才能发力将弹丸射向目标。现代人体运动学说明,人体的劲力是人体运动不同组成部分,包括筋、骨、肌群相互配合运动而产生的,按其作用对象不同,有内力、外力之分。一个人不同的运动组成部分合成叠加于他人他物的力,正是太极拳里理解的“劲力”。
在太极拳的对抗运动中,对于劲力的作用,自身和对手是力的表现。
崩炸力、惊弹力、抖擞力,它们的本源是惯性力。惯性改变力,比如一人向你跑来,你使之停止,将受到撞击。在接触的瞬间,相撞的两个个体的运动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即产生了加速度。加速度越大,受到的惯性冲击力也越大。这个力与大地支撑力的根本区别在方向上,冲击力方向与支撑力方向大体成直角,冲击力基本不传导到大地上。因此,若在无外力作用情况下,我突然改变加速,从静态到瞬间移动重心,或者跑动中受到阻撞,则必然已经发了劲力。太极推手彼拥来,我以捋化解时加发力,此时我方将彼方小臂向左斜方向突然捋出,我的重心在抖捋瞬间有一定位移,瞬间越短,捋劲越大,也就是发劲越大。
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班侯之六合劲是:“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见《太极拳九诀八十一注解》,l95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所阐述的六个劲都紧扣太极拳的技击主题,其中崩炸力、惊弹力、抖擞力可以与惯性改变力统一起来。
太极拳螺旋力的发力是“气沉丹田,降至涌泉,力从足跟生,行之于腿,丹田抖动,脊背发劲,形于梢节”,也是大限度地利用了大地的支撑力。
探索太极拳劲力本源,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打通中国传统太极劲力理论与现代力学理论间的关系,而且还在于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中国太极拳界关于劲力的说法多种多样,只有依靠科学理论才能去粗取精。现代人体运动科学与力学相结合,铸就了一面无变形的本质镜,但凡太极拳界关于劲力的说法能够用科学解释清楚的,就是简单有效而实用的,反之,则是中说不中用,不能够有效地具体指导太极对抗运动的。太极运动在全世界推广,也需要对劲力的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