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主要的就是神,能否把握住神气是很重要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太极拳也需要明白什么是神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练习太极拳,缺少了太极拳的神气那么无论练什么都会没神。
我们都知道太极拳看着挺简单,但练起来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学习演练太极拳动作时,大多面临一个问题,即:其肢体动作尚能掌握,但“太极拳味”及“劲”却很难理解与掌握。以至总给人以演练太极操的感觉。
如何才能具有太极拳的“味”与“劲”,虽然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是大家的共识是:太极拳的演练,每一动作乃至细微之处均是由意念引导全身动作、由上下肢协调完成。演练太极拳,讲求应有鼓荡之气而非机械的肢体动作,要求有“神”。不只讲求外部形体外三合(亦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练习周身整体合劲,也是锻炼周身相随的途径、讲求外形规范的铁律),更着重讲求内部意念上的内三合(亦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是神、意、气的协调配合,是产生内在中和之气的基础)。动作转换时,不只形体动作不能间断,动作的意念、神气也不能间断。要检查神气方面是否断了,只要看练拳人的神气是呆滞还是鼓荡即可看出。只要练拳人的神气是随着动作而表现出鼓荡的神态,就证明此人已经将意念贯注于动作之内,证明此人在用意练拳。
练习太极拳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掌握神气的鼓荡特性。
将内意与外神寓于动作之中、毫不间断,思想则无暇他顾、专注于太极拳的演练。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在演练太极拳时目光呆滞无神、眼皮下垂,目光仅在足前一米处徘徊。以致拳术软弱无力、神气涣散,更谈不到太极拳的“味”了。太极拳前辈陈鑫在《关于定骸十三目》中明确指出:其精神在何处?日:“在眸子,心一动则眸子传之”,“运行根于一心,而精神看于眼目,眼目为传心之官。故眼不旁视,足证心不二用”。太极拳源于防身御敌。当与对方交手时,太极拳的特点是“彼不动,己不动;彼欲动,己先动”。对手的一切活动,均从其眼神的变化反映出来,亦即“眉目传情”。故应紧盯对手双眼,余光兼视对手双肩。当对手欲进攻时,眼神必定传出相应信息。左手欲动时,左肩必先动:右手欲动时,右肩先动。由于己方眼神凝视对方、关注对方情绪变动,双眼作为传感器,接收了对方的瞬息信息,因而虽然“后发”却能“制人”,做到势动神随。
太极拳的演练要求劲力完整、形神兼备。“形”虽重要,但“神”更重要。“神”之表现,集中在双目凝视有物,而不能呆滞散乱。平时练习时,不只要求姿势正确规范,“神气”亦即目光也应加强锻炼。陈鑫在“定骸十三目”中着重指出:“眼神尤为重要,当随主要之手运行,不可旁视。旁视则神散,志亦不坚”。“手眼为活,不可妄动”。“眼要看住前手中指,不可旁视令涣散无着。人之一身运用全在一心,而传神全在于目。故必凝神注视”。“眼晴顾视左右时要快”。
“收视返听,含光默默”。所谓凝神注目,应该贯彻“无敌似有敌”。
自身的眼睛要看着远方,不可以去低视,同时一定要摒弃眼前杂物。
远望时,在意念中似乎看到远处山川大海。双晴聚于内眼角,有攒眉蹙额之感,“神在眉间”。拳势转换时,眼神应紧盯主手中指,不可斜视。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左野马分鬃”的左手为主手,此时右手为实手,意念虽在右手,而眼神应随左手中指而行,定式时双目凝神,通过左手中指极目远视。“右野马分鬃”的右手为主手,此时左手为实手,意念虽在左手,而眼神应随右手中指而行,定式时双目凝神,通过右手中指极目远视。“左搂膝拗步”的右手为主手,左手为实手,意念在左手,而“神”随右手运行,眼神始终贯注于右手中指至定势时,凝神极目远视。“右搂膝拗步”的左手为主手,右手为实手,意念在右手,而“神”随左手运行,眼神始终贯注于左手中指至定势时,凝神极目远视。“左倒卷肱”中,随着步伐后退,右手为主手。“右倒卷肱”的左手则为主手。在“白鹤亮翅”中,应该随着腰的左右转动、双手左右摆动时,眼神随之快速左顾右盼,终极目远视。作“左、右云手”时,上手为虚、为主手,下手为实手。意念应在实手而眼神则应贯注上手(主手),随着腰的转动左顾右盼,眼神始终贯注于主手中指,不能漠视散乱。
当眼神做到“凝神专注”时,“神气”自现,“动荡之气”自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