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推手和盘架子是太极拳中的两个部分。这里体现了推手在太极拳中重要的位置。如果你学会了盘架子,下面就要学会推手。推手需要的是灵活的头脑,因为推手招式在一定的情况下,是不断的变化的。
推手有很多的叫法,名称不是统一的,也有的人叫做搭手。
各派拳术家也都有此锻炼,以练习进身用招的方法。太极拳术以懂劲为拳中要诀,懂劲初步是使皮肤富于感觉力,此感觉力的锻炼方法,在两人的肘、腕、掌、指互相搭着循环推动,以皮肤与皮肤压迫温凉的感觉,察知对方用力大小、轻重、虚实及经过方位。练习日久,神经系统的感觉就特别灵敏,并能粘走互助,对方稍微一动,自己就会知道对方发劲的目的和可能的变化,这样才能算是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由此可见,推手是磨练感觉,以为应用,即在感觉之灵敏与否而分。感觉之用,犹如“间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感觉即是知己知彼的工具。所以说推手的原理并不十分复杂,盘架子主要是从练姿势中锻炼身体的平衡,就是不论怎样运动,也要始终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推手则是在对方的推动逼迫下,仍要不失掉自己的重心,相反,还要设法弓\动对方失掉重心,这就比盘架子难了一步。在两人推手时,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重心平衡稳定,同时要想方设法破坏对方的重心,使之失去平衡。所以过去说: “盘架子以求懂自己之劲;推手以懂他人之劲。”这话的意思是说,盘架子和推手本属一体,欲要真知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之目的。在实践当中,无论练习推手或盘架子都一样,必须要守规矩,力求姿势、手法正确。推手时两腿的重心要分明,弓步要弓得够度,坐步要坐得扎实。身法和盘架子一样,力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手法要认真锻炼,必须把掤、捋、挤、按、采、捌、肘、靠等每一手法练到正确。因此,对初学推手的人,只要求打轮(两人合作,即甲棚乙捋,甲挤乙按地按照掤捋挤按四字循环无端地推动)。过去推一次手,需要打几百个轮或几千个轮,甚至打上几万个轮(由甲捋手开始计算,再至捋手时算一轮)待练习熟练之后,才可以问劲。推手时,视线的变动大体和练拳一样随手转移,要这样按规矩把动作姿势练得正确,没有偏差,养成习惯。有了好的基础,再进入高级阶段就容易了。
练习推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功夫是由积累而成的,推手有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插肋、折叠和老牛劲及烂采花(采浪花)等之分,其中定步推手是推手的基本功夫。所以学推手应先从定步推手学起,所谓定步就是不动步,主要是后面的脚不允许移动,移动就算输招。因此,在练习推手时,只要求放长身手互相推逼,在被逼时只许扩大“坐身”的势子(即前脚虚步、后脚屈膝略蹲)以容纳对方的推逼,然后顺势化开,不许用劲拨开。被逼得实在化不开时,才许有顺势退步。如果退半步够了,只退半步,不许多退。在进退过程中始终不脱离与对方的接触点。照这样练久了,沾粘劲也就练出来了。有了相当功夫以后,再练折叠法(加大腰腿的活动范围)、大捋等,进一步增大腰腿功夫。
(二)不要太早的去问劲。劲是经过时间的练习自然然而的就有的。
待真正懂劲之后,就自然会利用技巧去以小胜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做到所谓“四两拨千斤”了。拳谱所谓“四两拨千斤”之句,是指推手中能够得到高效率的打法。而这种打法的练习方法首先是要做到“不丢不顶”,不丢的意思是不丢掉或者不离开地紧紧跟住对方。但是,在实际上要做到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的“不丢”是用感觉去粘住对方的手臂,自己的手臂一面跟随,一面微微送劲,驱使对方陷入不利或者不稳的形势。这时,如觉对方没有反抗之力(即觉重里现轻)便可随时将其发出;如觉对方的接触点感到沉重发不动时,应及时将接触点微微一松,使对方感到一空,随即发之,可将其发出更远。这是利用“不顶”之法,先把对方拿起来,然后再用“不丢”之法将对方发出去。“不顶”二字,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只要手上毫不用力,任凭对方摆布就成功了。但是,推手时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任凭对方摆布是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而“不顶”则是以主动精神去适应任何动作。在推手时,能够接受对方的摆布是需要的,但同时还须用感觉来侦察、了解对方的动作的虚实变化,然后以自己的动作去适应它。
(三)忌犯“双重”之病。如遇到对方用力打来,立即还手抵抗,那么就违反了太极拳中重要的也是忌犯的“双重”之病(双重之病的具体讲解在后面)。像这种见招打招、见式打式的攻防手法是属于先天自然之能,这是一种本能,而太极拳是不采用这种手法的。太极拳推手所采取的手段是以“先化后打”,而且在打击之前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趁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这就是按照拳谱中所说的, “人刚我柔谓之走”。其意思是说,无论对方发出来的力或大或小,自己都把它比喻为“刚”来看待,不和它作对抗,总以柔化为主,因而谓之“走”,即三十六招走为上策。所谓“我顺人背谓之粘”的意思是说:在自己想发招之前,首先要求“顺”顺是得机得势;其次是解除“背”,背是背着劲,不得机不得势。而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的话,就必须按照拳谱中所说“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的话去做。否则,便是舍近求远。这就是说,在推手时,当腰部感到难受不舒服,即背着劲时, “动一动腿”就解决问题了;如感到耐上背着劲,别扭、吃力、不舒服时, “动一动腰”也就解决问题了。若按这个要领去做,便会使难受变为舒服,也就是由“背”转“顺’’了。同时应该注意,当本身感到得机得势,身上特别舒适时,不用问,对方正处于不得势,身上感到难受、别扭、不舒服时,即背着劲。“我顺人背谓之粘”就是说,我顺人即背,当我顺的时候,也就是发招的时候。切记,发招时要刻不容缓,一缓机失,即前功尽弃。所以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我们锻炼的不是在本能上加工,使它快而有力,而是在本能上加以抑制,即用意不用力,使它用得更为适当,更为有效。
练太极功夫,先着重的是开展,然后需要的是紧凑。在这个道理上是和学习书法是一样的。
好的墨笔字,虽然是蝇头小楷,但从它的全貌看来,则和大楷一样,舒展大方,带劲有神。小楷能有如此传神之程度,是由于在大楷上曾用过相当的功夫。所以,不论写字也好,练拳也好,推手也好,都要按照规矩循序渐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地去做。练惯了紧凑再求开展是比较困难的。太极拳的推手功夫,要求先练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做到“上下相随人难进”和扩大“粘连黏随不丢顶”的高深的训练手段,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使得感觉更灵敏,听觉更清楚,问劲答之更准,虚实更分明。所谓感觉:身有所感,心有所觉,有感必有觉,一切动静皆为感,感则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为应,互生不已。推手初步专在磨练感觉,感觉灵敏则变化精微,所以无有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