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手法很多,每一种手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太极拳中的散手在实战中,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住对方。太极拳的制敌方法,在散手中发挥到了一定的功效。它的作用前提就是能正确的掌握。
1.静制动:从词的大意上就知道,意识就是说以自身静去制动,一定要心静。
太极大师郝为真曾说,实战时,面对敌方的快打乱攻,要“不慌不忙,顺手牵羊”,这确实是太极散手中重要的一个法则,也是“艺高人胆大”的本质反映。要做到此就要注意克服心浮气躁、身子乱挪、手脚乱换之病。拳论云:尚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胡扭乱摆,难抓要害。只有除净浮躁之气,才能产生沉厚之力,只有内之虚灵不昧,肢体方可层次清明。虽然动作由开展往紧凑处演变,但更能有效地致敌要害。
2.柔制刚:主要是指引进落空和沾粘连随。拳论云: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所难者,内含坚刚而不外施,终以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为无有矣。所以在散手盘缠之时,决不可失其绵软。只有平时下功夫研究体会何为轻重沉浮之手和圆活无方之躯,方可在散手实战中遇刚则柔,遇柔而沉,克敌制胜。以点制点:是指在太极散手对打中,通过与对方点与点之间的接触,将对方某一部位管制拿住或击打出去。点穴是以点制点的一种特殊形式、高级阶段,其技法相当高深,关键要素是部位、力度、指法和内功等,难以尽述。
3.以点制面:它指的是自身的部位与对方的身体接触,然后将对方关节没法动。
这两种情形集中体现在“拿”、“发”和“粘”等具体功法中。以面制面:若双方实力相当,则很难通过“以点制点”或“以点制面”的方式将对方轻松制住,此时在双方身体较大面积的接触下,施以沾、
粘、连、随诸功,方能使对方全身受控。我们通常所说的“贴身靠”就是以面制面的典型动作。
4.以心制心:主要是指在战略上要以压倒一切的气概藐视敌人、震慑敌人,实施攻心战略,以虚静之心,随时调动攻击力。太极功夫深厚者,眼神眉宇之间、拳架姿势之内自然会透露出一种威风虎势,这种气势会给对方的心理造成巨大的恐惧力。临威不惧、临阵不乱是战胜强敌的先决条件。要有敢打必胜的威勇,主张胆气为先。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岳飞的“上马如无敌天神”,莫不是以胆气、神威摄敌魂魄。拳谚云,“相对如婴儿,举手不能逃”,“形如抟兔之鹄,神如扑鼠之猫”,都是指在神态、气势上藐视对方,使其触目惊心,不战而输。武禹襄在“敷盖对吞”四字秘诀中说,“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以气全吞而人于化也”。李启轩先生通过自身的细心体验,更是感觉“敷”字的奇妙,他在《敷字诀解》中说:“敷,一言以蔽之,气虽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间,所谓气未到,而意已吞也。妙绝!妙绝!”散手实战中,太极拳的制敌之法甚多,各有特点和长处,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太极功法的无穷奥妙,现简述其要。
5.击:是常用的技能,也是很好的制敌方式,简单的说就是击打的意思。
一但对方有破绽,就要把准时机,选准空隙,击准其要害部位。因为这是一闪即过的空隙,要做到机不可失,必须果断出击,速度要快,力度要大,决不能犹豫,否则不仅达不到击敌的目的,反而会暴露自己的破绽。散手击打的功夫,必须结合太极拳的基本功法进行专门训练,除自练抖手、弹腿、揉球、抖大杆、击打等功夫外,还可两人或几人对练。对练打手时,让对方将两手举起,并上、下、左、右、前、后随意快速闪晃,我则择机出拳击其手掌,以练习出拳的速度、准确度及整爆发力。练习“击”法时,还有一种“棉球功”,即用一细绳将一拳头般大小的棉球袋系垂于屋梁下,用拳击之,使其灵活快速跳动摇摆,在棉球袋的运动之中,或放松静待而击,或专注追随而击。久而习练,大有益处。拳谚云,“三分拳,七分腿”,因为腿长力大,攻击力强,且较难守防。腿法也有许多的练习方式,在此不一一细论。
6.拿:即“节、拿、抓、闭”。在拳论术语中,“节、拿、抓、闭”分别是节膜、拿脉、抓筋、闭穴的统称,平时我们常常笼统地将其简化为个字“拿”。主要是指在散手实战中,利用人体上的反关节和筋脉等生理结构,将敌方控制住,使其束手就擒而不得脱。“擒拿术”、“擒敌术”等武术门类都是以此为训练重点和技击特点。有人视节、拿、抓、闭等功法为“零碎”功夫或雕虫小技,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首先,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制敌、胜敌是其主要的目的,一切行之有效的制敌、技击之法都应当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而不应排斥在外,尤其是在散手实战中更应灵活地使用各种技法、招法。其二,“节拿抓闭”是在科学研究人体骨骼、经络基础上,经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一种实战功法,它完全符合太极拳“以点制点、以点制面、以小胜大、牵一发而控全身”和“以巧制拙”的原理,也充满了阴阳相对的辨证思想。众多习练太极者所推崇、追求的“提上拔下”和“沾粘连随”等功夫,其中也蕴含着节拿功夫,它的功法原理就是靠周身一家的内在功力控制对方的多处关节或关键关节,“斯其根自断,而加以挫之之力,乃坏之速而无疑”。从这个角度上讲,“提上拔下”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节拿”。其三,上乘的“节拿抓闭”功夫绝不是一种简单招数,而是深厚内力和高超知觉功夫的综合体现。拳论云:“在懂劲先,求尺寸分毫而节拿为之小成,不过末技武事而已!懂劲后神而明之,知膜脉、筋穴之理,尺寸能量,才能节、拿、抓、闭。”可见,节拿功夫是分层次的,如不懂劲、知觉不灵,只知一两处关键关节就想在实战中节拿,是难以用上的,不是抓不准就是制不死,甚至反被人制。关节的“死”与“活”,在实战中都是相对的,功夫不够,即使抓住了对方的死关节,也会被对方化活:功夫高深者,即使随便抓住对方一处,也能将对方全身控制住。太极大师董英杰在回忆文章中曾说:其师李宝玉先生当年用中指微按其肌肤,使其顿感痛入骨髓。若有这样的内力,再加上分寸神明的知觉功夫,就能实现“膜若节之,血不周流;脉若拿之,气难行走;筋若抓之,身无主地:穴若闭之,神昏气暗”。所以说“节拿”是一种高深的太极功法,更是在散手实战中克敌制胜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