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太极分为很多的种类。各传统流派的太极剑,都和太极拳一样,是体用兼备,健身效果与技击功能相结合的。然后就各种拳法而言,太极剑的动作更需要专研。如何才能练好太极剑法呢?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解答吧。
一般来说,应该先学太极拳,再学太极剑
在太极剑的行功走架方面,就需要太极拳法的辅助。
从套路角度看,太极剑的动作要领,包括一些动作,都和太极拳是一致的。
从技击角度看,太极剑是太极拳的补充、延伸和发展。
剑法对于拳法来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剑让我们的手臂长度得到了延伸。
练习太极拳要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在技击上讲究以柔克刚,以迂为直,舍己从人,后发先至,太极剑依然。
《庄子·说剑》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这正是太极拳、剑技法的生动描述。
虽然不能说庄子讲的就是太极剑,但可证明,中华武术随着道家哲学的产生,早就蕴涵着太极拳、剑的原理和风格。
从上面庄子的言论中就可以看出,太极拳法和剑法是源远流长的。
所以,打好太极拳的基础,是练好太极剑的重要条件。
早期练武,不学好太极拳,师傅是不教剑的,也不可能练好。当然,如果纯粹为了健身,也可以先学太极剑,但要对各项要领严格要求,仔细琢磨,循序渐进,防止舞蹈化或体操化。
学习太极剑,也和学拳一样,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欲达“形似”,除了“模仿”之外,一是要追求要领,二是要了解用法。要领是用法的保障,用法是要领的根据。
要明白“为什么”,才能融会贯通。为此,必须稳扎稳打,不能急于求成。学拳容易改拳难,切不可失之过急。
过去教拳,师父带徒弟,一个动作要练好长时间才能继续,现在多用办班形式传授,难免夹生,学完后要不断钻研改正。
能在一年内把动作逐渐改正确,就算快速了。若不继续请教追究,必然越练越走样,甚至无法挽救了。
在练习太极剑要追求高境界
所谓“神似”,即在动作正确的基础上,进而追求太极剑的意境、神韵、气势、风格,并追求其文化和精神内涵。
不但要注意每个动作的身法步法剑法,还要注意某些整体要求。全身放松柔顺,呼吸自然深长。
太极拳演练要速度均匀,太极剑则可以在劈、点、挑、刺的瞬间,适当加快速度,显得更有气势(并非必须如此)。如果用长剑穗,还要考虑剑穗运转的灵活性与美观性,既要运剑又要运穗。
神似的重点是意念锻炼,不但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还要“以身运剑,剑神合一”,进而身心两忘,纯以神行。凡此种种,已经进入“功夫无息法自修”的阶段了。
杨澄甫先师有个太极剑的题词:“剑气如虹,剑行似龙,剑神合一,玄妙无穷。”此即神似的要求。
这个题词,我们首见于《武林》杂志1983年第11期,不知何时为谁题写。显然,它是别人代先师所题,杨澄甫先师的文化不高,没有这样的书法水平(有人说先师不识字,不是事实)。
从笔迹分析,可能是陈微明先生代笔。不管怎样,我们把它看作“杨澄甫先师论剑术”还是可以的。
太极剑法博大精深
纵观中华剑术的发展及其文化蕴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剑是流动的诗歌,剑是传神的书画;剑是逸士高道的伴侣,剑是闲云野鹤的象征。
实际上,剑也被古人作为一种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斩妖驱邪的珍宝。《新唐书》本传称,“文宗时诏以(李)白歌诗,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
吴道子观看了裴旻舞剑后,“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壮观。道子平生年画,得意无出于此者”。
裴旻舞剑能与“诗仙”李白和“草圣”张旭并列,使“画圣”吴道子得意而落笔生风,创作出平生好的作品,其艺术魅力,可想而知。
太极剑术,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新的腾飞,在全民健身运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