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拳除以新老、大小作为名称定位外,还含有姓氏。以姓氏作为名称定位,字面虽未直接说明形式特征,却蕴含有形式特征。以姓氏进行名称定位,是义理蕴涵。
太极拳名称的改革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太极拳全书》,把传统太极拳各家姓氏,改为姓式。如陈式太极拳,改为“陈式太极拳”等。
编者的意思或许是说:“陈式太极拳即陈氏太极拳的式样”,以区别其他家式样的太极拳。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中介绍的陈`吴`孙四氏太极拳式样不同,四式不能写成四氏,书名定位是对的。
但书中把太极拳竞赛套路某“姓氏”,分别叫作某“姓式”则不妥。数学家陈景泣发现了其中一种。
我们不能因为它是个算式,就称它为陈式定理,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陈氏定理。
陈杨吴武孙这五家太极拳,是个性特征非常鲜明的拳法,的确是五种不同式样的太极拳,“式”字也的确可以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不同。
以姓式为名称定位,姓式所蕴含的是太极拳的形式,“式”字除含有式样的意思,不再含有别的意思。
所以,姓式定无法替代以姓氏名称定们中所蕴含的拳法`拳理`拳史等义理。竞赛套路等到太极拳现代运动形式与传统太极拳相比,外表式样和内在交理的确发生了变化。
把姓氏改为姓式,编者的意思或许只是为了汲取姓氏名称定位所蕴含的形式含意,有意抛弃所蕴含的其它义理。
即使如此,竞赛套路所汲取的形式依然是“传统某氏”的形式,而不是“传统某式”的形式。
《四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太极拳全书》中,不管以姓式名称定位原意如何,至少在传统太极拳范围,只有姓氏,没有姓式,不能以姓式代替姓氏。
太极拳名称定位中蕴涵有许多理,有什么样的形式就必有什么样的理,有什么样的理就有什么义理,义理是理之义。
把“姓式”用在区别各种太极拳之间外在式样不同时,还能够说得通。当一种太极拳义理发生变化,形式或许表面相似,而义理却绝不相同。
传统杨氏太极拳和现代杨氏太极拳,不只是形式不同,义理也不同。传统杨氏太极拳一套有85式;现代杨氏太极拳有简化肥厂24式`88式`40式等几套。
台果把杨氏改为杨式,“式”字是指传统的式样还是现代的式样呢?式字除有式样的意思外,还是量词。
以式字可以说明架式的数量,如果把《八十八式杨氏太极拳》写成《八十八式杨式太极拳》其中两个式字,也有同字不同义的繁琐。
式是式样的意思,式样有可变性
式样可变性由其内涵所确定。把“式”字放在姓的后面,减弱或混淆了“姓氏”的义理蕴涵。
陈氏太极拳历史上有新老`大小架之别,有陈发科的式样,有陈照奎的式样,有冯志强的式样,这些不同式样的陈式太极拳,究竟属于陈式太极拳式样的那一种呢?传统太极拳以姓氏作为名称定位,有其合理性。
氏字具有中性特点
运用在太极拳名称定位上,只强调它前面的姓氏,自己却无所表达。姓氏名称定位蕴涵的义理,是各家太极拳中不变的成份。姓氏是宗族种姓,种姓有稳定性。
姓氏不变的稳定性由其内涵所确定。不管式样发生什么变化,只要未脱离原有的义理,陈氏太极拳就还是陈氏太极拳。一百多年来,以姓氏作为命名定位,有深刻地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也有相对合理性和稳定性。
姓氏有稳定性,式样有不确定性,太极拳名称定位,当然愈稳定愈好。
陈氏太极拳至20世纪,分别出现的陈发科晚年定式,陈照奎所创新式,甚至冯志强先生所传的拳架也有自己的式样他们的形式固然有变化,义理仍然是传统的陈氏太极拳。
以上述原则进行名称定位,这三种陈氏太极拳分别应该是“陈发科式陈氏太极拳”“陈照奎式陈氏太极拳”“冯志强式陈氏太极拳”。
名称即繁琐,姓氏也有冲突,简称为冯式太极拳`奎式太极拳`科式太极拳就扼要的多。陈发科与陈照奎只有一个“科”和“奎”字所蕴含的陈姓,兼有个人和家族姓氏。
科式太极拳和奎式太极拳名称定位,即突出了它们稳定不变的因素,彰显了陈氏太极拳形式所发生的变化,也彪炳了陈氏家族对于太极拳发展史中的贡献。
赵堡太极拳以地域命名,地名蕴含的是赵堡太极拳的义理,比较稳定,在名称定位时可以突出地名稳定性,譬如和庆喜与侯春秀的赵堡太极拳,姓氏与地名不发生冲突,就以侯式或和式进行名称定位赵堡太极拳名称定位,地名是不变成份,姓式是可变成份。
现代太极拳扩大了传统太极拳的名称观念
以式样`式数`传统`现代`姓氏等时空观念性素材,在名称定位时给广义以狭义的约定,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出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也有利于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
有的太极拳出版物,名称定位为《健身太极拳》,概念就比较含糊,哪一种太极拳不能健身?
譬如把《八十八式杨氏太极拳》,定位为《八十八式杨氏太极拳推广套路》,这个名称就蕴含有以下几个方面:它包含有80多个式子,风格式样是杨氏的。
套路规模是传统的,套路义理是现代的,运动所需的时间较长,套路分为若干段,许多重复式等等。总之,有许多可说。
太极拳名实之辩,有利于学科的自下而上和发展。前人说:“必也正名乎!”这句话仍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