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无手何言推
“推手”不是太极拳的打法,或者说不是全面的打法,是拳师训练学子,四正四隅的、捋、挤、按、采、列、肘、靠等太极八法,以及训练后来者手和身体的触觉技艺的。
严格地说,“推手”对初学拳的人是一种误导,因为他们对太极拳流派认识了解甚少,对太极拳的特性知之也甚少,而对太极拳的博大精深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推手,只能凭体力去撕皮掠肉,久之,推来推去都在推“手”。
前辈拳师有一句名言:“太极无手”。如果仍在手上用功,不符合太极“形于手指”的拳法,也背离了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特性。
纵观当前的太极拳推手,五花八门,用力较技的、轻轻找劲的、撕皮掠肉的、喂手发放的、手脚齐上搬跤的等等。
其实,归纳起来也就是两种手法:一种是体力加着法;另一种是运用不熟练的虚实手。
这两种手法都犯同样的病,即身形上的缺陷、凹凸、断续;手上的顶、偏、丢、抗;脚下的双重。为什么呢?
因为有以上毛病者,未曾推手精神先紧张,一是怕被对方推出去,二是想把对方推出去。持这种心态去推手,心理上不能安静,手上“净”不下来,也难化解来力。
对方来手,迎上去用力手支住对方,身上凹回去,精神和手双双顶住对方来力和自身力都压在自己身上,给对方当拐棍,
两个人的力都在脚下,这种状态无虚实可讲没有松柔可求,只有“有力打无力,慢手让快手”。
拳论云:“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远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在长期习练中,应心量避免身上的凹凸、断续和手上的顶、偏、丢、抗之病。
经过修炼,底盘扎实,有比较好的应变能力,习练推手,整体功夫十分重要。
拳论提示我们,“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前进后退,乃得机得势。”
练拳、推手上下、左右要求是一个整体,从腰分下肢脚、踝、膝、胯,上肢肩、肘、腕、手都要求松开,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为松柔阴阳的完整一气。
所谓完整一气,是动一发牵动全身,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推手要求上下相随,手脚结合,进退、屈伸、上下是身体的一个整体。
似一辆车的开动,两手似前轮,两脚似后轮;前轮走,后轮不动,有悖完整一气,只有失败。习练推手,你就是一部汽车,四个轮子齐动,整体运转。
左顾右盼是双手轻扶方向盘,两手轻扶同时动,方向方位一致,否则车轮不听话。
请你去细细琢磨,慢慢咀嚼、点点消化,你变成一部“汽车”,你的推手技艺便可以拿到“毕业证书”,再进一步向浑圆一体修炼。
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以上讲的几点侧重于外功修练。当然,拳架子的锻炼,既有外功又有内功。内外可分又不可分。
内功修炼主要是意气力的结合,其内涵侧重于意念力、呼吸力和丹田力三个方面的修炼 ( 即所谓元神、元精、元气 “ 三元合一 ” 的修炼功夫 ) 。
首先是意念,每个式子、每个动作都要加上意念,全神贯注。每个动作运行之中都想好像前面有各种阻力,或叫做有敌情观念。
如意念力达对方脚跟,然后往前上发,把对方脚跟掀起来、推出去,即所谓 “ 下塌外碾 ” 。意念是这样,效果是不是这样,在于各人的修炼功夫深浅如何。
在打太极拳过程中注意全面发挥人体的呼吸功能,在进行肺呼吸的同时,还要重视毛窍呼吸和丹田呼吸,以便有利于调节和发挥人体潜在的多种功能。
内呼吸功能与外呼吸功能与外呼吸功能之间互相配合的谐调关系,大致是这样的:呼时,丹田、命门膨胀有鼓荡之感,横膈上升,胸肺收缩;吸时,丹田、命门放松,会阴穴上提,横膈下沉,胸肺膨胀。
丹田力实质是腰力,丹田位于肚脐下小腹部位,它的旋转滚动,它的左右、上下、前后滚动,带动四肢,带动整体运动 ( 起动点在海底穴 ) 。
意念力、丹田力、呼吸力三个方面的修炼,是太极拳内功锻炼的三个重要部分、关键部位,贯穿于上述各种外功、内功功力锻炼之中,万万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