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从技击手法上解释为“单鞭”属于拴手,因其手法近似拴门或拴马桩而得名,认为“单鞭”是依据前手的形象为主来拟名的,其解释是传统拳术把双手左右分拴称为“双鞭”,单手拴则应称为“单鞭”,此说法是否恰当,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再有“斜单鞭”之称,是指其方位指向斜角。
在《太极拳运动》第二版书中将88式的“斜单鞭”改名为“横单鞭”,是因为在拳术初定时,已作“横向”(面向正南方)之式,其拳式名称更改更能名符其实,保持原本面貌。
二、动作演变
杨式太极拳中“单鞭”一式在“85式”“48式”“24式”和“42式”的拳式动作中均不相同,其手法的动作路线、动作幅度和动作方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由此而引起其动作中的“手、眼、身法、步”也有所改变,依此而拆解的技击原理、技击方法和变式应用也各有不同之处,从其动作技法和技击内涵上看,从85式到48式、24式、42式逐渐简化,逐渐向表演观赏风格演化。
现以42式综合(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四种不同风格特点的太极举动作合编而成)太极拳中杨式“左单鞭”拳式为例,看其动作技法,分析其技击防身应用。
三、动作技法(左单鞭为例)
1、引式:(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端正,下颏内收,胸腹舒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两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目平视前方。
(2)承上动作;上体略右转,右脚向右侧开步,脚尖向前,重心右移下沉,右腿略屈,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腿略屈,脚尖着地成丁步;
同时,右掌掌心向内,经身前上起向右画弧云转,腕高与肩平,掌心向外,左掌随即右上起,掌心向内,指尖附于右腕侧,目视右掌。
2、正式:(1)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脚跟着地;
同时,右掌五指撮拢下扣变成钩手,钩尖向下,高与肩平,左掌向左画弧至面前,日随视左掌。
(2)承上动作;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成左弓步;
同时,左前臂内旋,左掌翻转向前推小,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高与眉平,目随视左聿。
3、收式:承上动作,身体重心前移,右脚向左脚内侧并步;
同时左掌向左肩前回收成俯掌,右钩手变掌向右肩前回收成俯掌,两掌同时向腹前下按,再下落至两大腿外侧,目平视前方。
四、防身应用
1、甲乙相遇对峙,甲止身垂手站立,以静制动,引乙左脚上步,出左拳抢攻甲中上盘空位,后发制人。日视乙攻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