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脏搏动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
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者可见于健康人在强烈体力活动或精神过度紧张之时。但也可见于大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或应用某些药物如麻黄素、咖啡因、氨茶碱、肾上腺素类、苯丙胺、阿托品、甲状腺片等的人,且常和摄入量大小及个体敏感性有关。病理性心脏搏动增强所致心悸可由于:
(1)心室肥大后天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梅毒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由于左心室肥大、心收缩力增强,可引起心悸。脚气病(beriberi)性心脏病时,左、右心室均增大,病情发展快,心悸常明显而强烈。
(2)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的其他病变 贫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动加强而引起心悸。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少,器官与组织缺氧,主要代偿机理是通过加快心率、增加心排出量以保证供氧。急性失血性贫血所致心悸尤为明显。高热时机体基础代谢率增高、组织耗氧量增加,因而通过加快心率以保证供氧,心率加快导致心悸。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也常引起心悸。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虽无明显发热也易发生心悸,且作为结核中毒症状之一,主要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此外在风湿性心脏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低血糖发作等均易引起心悸。当嗜铬细胞瘤发生阵发性血压升高,可出现心悸,这与血中儿茶酚胺水平突然升高、兴奋交感神经有关。
2.心律失常
(1)心动过速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型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等,特别是突然发生者,均易引起心悸。
(2)心动过缓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心律、自发性室性心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等,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致心搏强而有力,可引起心悸。但心悸多见于心率突然转慢之时。
(3)心律不齐如过早搏动(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均可引起心悸。偶发性过早搏动通常不致引起自觉症状,但患者可因心脏突然跳动而感到心悸,有时也可出现心脏突然停跳的感觉(代偿性间歇)。
3.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以青壮年女性为多
患者除感心悸之外,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刺痛或隐痛、呼吸不畅,并常伴有头痛、头晕、失眠、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官能症症状。发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每因情绪激动而发作。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心动过速等症状,与刺激交感神经β受体所致的症状相似。精神刺激常为发病诱因。患者以青壮年妇女为多。
1.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简称为早搏,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三种,是临床上引起心悸最常见的原因。正常人中有相当一部存在早搏,常在情绪激动、劳累消化不良、过度吸烟、饮酒及饮用大量刺激性饮料后诱发,常以心悸而就诊,心电图检查有时不易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较易出现早搏,多发生于运动后,且较多表现为频发早搏,如频发室性早搏形成二联律、三联律,或出现多源性及多形性早搏。早搏发生时患者常感觉突然心跳增强或心跳暂停,自己摸脉搏时突然漏跳一次。听诊发现心律不规则,第一心音多增强早搏之后有长的间歇。
2.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中常见的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其特点为突然发作、突然中止,可持续数秒至数天不等,心律一般为规则的、快速的、心率常在160一220次/min之间。发作可由情绪激动、饱餐、疲劳等因素引起,亦可无明显诱因。其症状轻重与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原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轻者仅表现为心悸,重者还可出现烦躁、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阵发性心动过速包括室上性和室性两种。前者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用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的方法可使其中止发作;而后者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且上述方法无效,但明确的诊断有赖于心电图检查。
另外,快速型心房颤动也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患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心悸,可发生心力衰竭,听诊心律极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脉搏短绌,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不一、频率不等的细小的锯齿波。心室率极不规则。
1.基本治疗
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郄门神门厥阴俞 巨阙
配穴心胆虚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
操作毫针平补平泻法。
方义 心包经内关及郄穴郄门可调理心气,疏导气血。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定悸。心包之背俞厥阴俞配心之募穴巨阙,可益心气,宁心神,调理气机。诸穴配合以收镇惊宁神之效。
2. 其他治疗
(1)穴位注射法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毫升,隔日1次。
(2)耳针法选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3)刮痧疗法
选穴
心俞、巨阙、膈俞、脾俞、足三里。(见图2-7-1、图2-7-2、图2-7-4)
定位
心俞,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巨阙,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膈俞,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心俞、膈俞、脾俞,再刮前胸巨阙,最后刮下肢足三里穴。
刮拭方法
在需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从心俞穴经膈俞穴一直到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线巨阙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用力轻柔,出痧为度。最后重刮足三里穴,30次,不出痧。
情志调畅,饮食有节及避免外感六淫邪气,增强体质等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积极治疗胸痹心痛、痰饮、肺胀、喘证及痹病等,对预防和治疗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变证、坏病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有了心悸的人,在医院经过适当治疗,回家后在饮食起居等各方面应注意保养自己,以巩固疗效,防止或减少心悸的发作。
休息:晚上宜早睡,不宜熬夜,保证午睡,对有失眠者,应服镇静剂,保证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否则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的紊乱,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而诱发早搏。另外,不要看紧张或有刺激性电影或电视,以防心悸的发生。
饮食:宜清淡,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豆制品,尽量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少喝浓茶或咖啡,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
情绪:应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 过度兴奋和忧伤。
避免感冒或咽炎:密切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寒风侵袭,尽量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染上感冒。如有咽痛,应及时诊治。
强身:为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参加太极拳或气功锻炼,但一定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