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方葫芦壶赏析
以紫砂茶器泡茶,不仅茶汤滋味醇厚,饮罢茶汤,还能品读妙器,以触觉、视觉感悟紫砂壶之美。图中所示为清代中期一件黑泥绘方葫芦壶,造型方中寓圆,融合了汉方及葫芦壶形,鼓腹而收腰,呈流线形。三弯壶流呈方形,与方柄耳形飞鋬相呼应。壶身两面开光,以深色紫泥绘梅竹清菊,富有情味。壶底钤篆书阳文“荆溪史继长制”印记。细观壶上装饰,壶上一面泥绘“梅竹双清”图,一面泥绘“蝶恋花”,皆绘制精细生动,颇具清雅气息。
古人云:“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中国人以花草喻人,比德君子,尤以梅兰竹菊为代表。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比德于傲、幽、坚、淡之品质。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是自身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推崇不无关系。探究其因,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它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怀的象征和隐喻。
此壶造型取材于葫芦。葫芦又名“蒲芦”、“胡卢”、“瓠”、“匏”等,其最早的记载见诸于《诗经》中《瓠叶》、《硕人》、《匏中苦叶》、《七月》等名篇。经数千年来的文化变迁,葫芦作为器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在民间,人们视葫芦为驱灾辟邪、祈求福祉、兴旺子孙、多福多寿的吉祥物。
作者史继长乃清代紫砂良工,有“汉方壶”传世,除署“荆溪史继长制”之外,或署“静远斋制”、“静远斋史继长制”等。他曾为果毅亲王制壶,每多佳器。传器多以汉方壶款为主,制作精美、器型稳重大方。
文革壶的内涵与外形
“文革壶”具有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内容的史料性,壶器质量的参差性和珍贵性,决定了文革壶,不仅量大,易收,而且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升值空间。
“文革壶”绝大多数是采用石膏模具制坯,全手工捏制的甚少。从笔者所收藏的文革壶:两把高狮灯,五号直形壶、大狮球等,在口、把处,有石膏模具留下的“哈夫线”明显。当然,也有特例。如本人收藏的海八方、柿扁、小六方就很难发现留有“哈夫线”,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哈夫线”有无就断定文革壶的真与赝。
“文革壶”的出水孔,需要了解其来龙去脉和后来补贴的情况。有个时期,为了壶能出口日本,就仿效日本壶出水孔而改排孔式和网球孔(半球),当时,网球孔是厂里统一制作,有制壶人领用,这样就出现网球的颜色、大小与壶器不尽相同、不协调,同时网球孔因紫泥坚硬度不够,球壁较薄,在茶水里长期浸泡容易损裂或脱落,后期,将网球孔改小,一定程度减轻了网球孔损坏的程度。这些年,文革壶走俏,有人订做网球孔,补贴在同类壶上,以假充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