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痛经怎么调理
古时,月经被称为“月事”、“月信”,《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换句话说,月经来潮是由于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而起。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月经才会如期来潮;反之,则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中医认为,月经与肾气关系密切。这里说的肾气并非肾脏,而代表一种功能。肾气虚表示“肾”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或不足,影响到冲任二脉,导致月经不调。
人们常说的“月经不调”分为三类,即周期异常、经期异常和经量异常。正常的月经应该相隔28天,提前或延后不超过1周。如果相隔时间过短,称为月经先期,过长称为月经后期。经期异常主要指经期延长,正常月经持续3~7天,超过7天则是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有气血不调,通常经量偏少还会伴随经期缩短。在临床辨证中,多以月经的期、量、色、质,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综合考量。如果月经只是颜色不对,经期、经量都没问题,那就不必担心。
周期提前多因过劳
如果两次月经相隔时间总是不足21天或超过35天,又或者间隔时间不定,都提示身体需要调养。
月经周期不足21天,可由肾虚、气虚或血热造成,临床上以气阴两虚为多见。过度劳累或饮食失节易伤气,进而导致月经来潮提前。血热者血流加快,也可能导致经期提前。除天生体质外,过量食用辛辣食物也会加重血热症状。月经周期超过35天,多因气滞、血瘀或痰湿引发,导致冲脉任脉受阻,致使月经不畅,经期延后。其根源以肾虚所致精血不足为常见,所以调养时应注意补肾中精血,如多食枸杞、山药、黑木耳等。月经先后不定期多因肾虚或肝郁引起,两者常夹杂在一起,时有偏重。
一般情况下,血热者应注意少食辛辣食物;寒凝血瘀者则应保暖防寒;肝郁气滞者与情志有关,应注意缓解压力。
量少腹凉,保暖为上
一般的月经出血量应为20~60毫升,经量少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多于60毫升为月经过多。以卫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计,整个经期应不超过20片。 经量减少源于肾虚所致的精血不足,如身体存在血瘀或气滞问题,还会加重症状。一般来说,经量少以虚证为多,实证较少。受凉、房劳多度、大病初愈等都可能导致经量减少。针对不同情况,除补肾虚外,还应适度调整生活状态,如控制房事,通过适度运动锻炼、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等。
肾虚不止一种,如果觉得下腹凉、怕冷,可能是肾阳虚,需做好保暖工作,尽量避免冷食;如果感到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可能为肾阴虚,应少吃辛辣,平和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