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一般都会通过辨证来治疗的,那么你知道中医辩证的关键是什么吗,中医辨证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如何通过中医辨证来治病呢?这些都是中医辨证常见的问题,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其实,中医辨证的关键和基本要求就是我们要明确病变现阶段的病位和病性,这是因为,病位、病性等辨证要素是需要通过排列组合构成复杂的“证”。
辨病位
辨病位,即辨别确定病变现阶段证候所在的位置。
病位概念有笼统与具体之分。笼统的病位概念有表(外)、里(里)、脏、腑等。具体的病位概念则可分为空间性病位和时间(层次)性病位。空间性病位有心、肺、肾、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咽喉、表、半表半里、肌肤、经脉、胸膈、脉络等。时间(层次)性病位,如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这些时间(层次)性病位随着病程的阶段变化,而有浅深层次的含义。
认识和掌握每一病位的特定表现,有利于辨别证候的病位。每一病位概念各有特定的证候,如心悸、心痛等为病位在心的主症;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为表证的特定证候;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绛等为营分证的主要表现。
辨病性
辨病性是辨证中重要的环节,对任何疾病的辨证都不可缺少。由于病性的辨别结果,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法的确定,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气虚则补气等。
“病性”,指证候变化的本质属性,即病理改变的性质。病性的概念亦有笼统与具体之分。笼统的病性概念有虚、实、阴、阳、标、本等。具体的病性概念主要有:风、寒、暑、湿、食积、气滞、血瘀、气虚、气陷、血虚、阴虚、阳虚等。
每一病性概念都有特定的证候表现。湿的证候表现是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痛,腹胀,便稀,舌苔滑腻,脉濡等;血瘀的证候是固定刺痛拒按,有包块,舌暗有斑点,脉涩等。
规范证名的构成
在医学临床上行,通用又比较完整、规范的证名,一般都是通过病位与病性的60项左右辨证要素相互组合构成的哦。
凡规范的证名,必有病性,一般应有病位。如肝胆湿热证、脾肾阳虚证、心血虚证、肝肾阴虚阳亢证、肺表风寒证等。
一、证素名正而言赅
证,古为證,《中华大字典》载“證”的含义有:告、验、证、谏、则、候、质、病證,共八项。在中医辨证学中就是指证候。素,指本来的、原有的,如素质犹本质,素性犹本性;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如色素、毒素、元素。证与素合为一词——证素,就是证的基本要素,即辨证所要辨别的本质性内容。证素一词,言简而意赅,体现了辨证的实质意义,证素就是构成证(名)的要素。
二、证素不等于证候
所谓证候,主要可有两种理解,一就是指证,如证候规范就是指证的规范;一是指证所表现的外候,《诸病源候论》等所指的候,就是病证表现,如病候、证候等。我们主张从第二说,证候就是指症状、舌象、脉象等证的外候。但是症状往往指单个的临床表现,而证候则是指一组相关的脉症等。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的辨识而确定的病变本质,即证素是对病变本质所作的判断,而不是现象。因此,证素不是指证候,但证素的确定,必须以病理表现为根据,即以症为据,从症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