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 (公元907~960年)
* 后梁 公元907-923年
* 后唐 公元923-936年
* 后晋 公元936-946年
* 后汉 公元947-950年
* 后周 公元950-960年
由于唐朝的崩溃,中国再次分裂,有一系列短暂的朝代在开封建立统治王朝,而其他地域也各自形成独立的州郡。
辽国 (公元 916~1125年)
辽国是由契丹部落在北方建立的强势王朝。宋朝时,必须支付极大量金钱给他们,以维持和平的关系及避免侵犯。
宋朝 (公元960 ~ 1279年)
* 北宋 公元960 - 1127年
* 南宋 公元1127 - 1279年
关于宋朝
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北宋王朝始终未能完全统一中国,北面有契丹建立的"辽"及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西部有吐蕃势力;南面又有"大理"及丁琏王朝。
这些政权及势力由始至终威胁宋朝。后北面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于公元1127年挥军南下,迫使宋廷迁都至南方的临安,形成了南宋北金对峙百余年的局面。直至公元十三世纪末再次被蒙古统一。
宋朝在农业及手工业发达的基础上,社会产生力提高,商业发展迅速。因此一批城市中产阶层冒起,但他们大都沉溺在安逸奢华的生活。同时海上贸易亦因商队增加,以及陆路混乱而迅速扩展。
另一方面,很多新思想涌现了,对医学有一定的影响。儒学思想亦再次复活,哲学家称之为新儒学。
宋朝廷内的改革派及守旧派时有斗争,北宋首相王安石(公元1021-1068年)就是改革派的表表者,他致力推行的"新法"改革,促使医疗体系及有关机构改进,例如设立御药院以及其他保健或慈善机构等。
印刷术使医籍普及
虽然印刷术早在公元868唐代年间已存在,但在公元1040年,筚升将之改良为活字印刷技术,使印刷术跨进一大步。此后医学及科学的著作大量出版,促进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宋代还专设"校正医书局",集中了一批医学家及其他学者,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很多医籍如《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甲乙经》都是经此次校订、刊行后流传下来的。
此外对医籍又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例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注释也相继出版,对当时医学发展非常重要。
宋政府和医家编著了大批书籍。宋廷曾多次向全国征集资料,编成统一医籍发行全国。一方面整理了前代的本草文献,并总结对药物学之新经验;因而当时有大量本草药典出版,成为同期世界药物学领域中的先驱。
另外,宋廷又设立"尚药局",广泛地收集宋代以前之方剂及民间验方,编成大型方书。宋代名医既多,亦都编撰各自的验方传世。《太平圣惠方》是首部编著的大型方书,由宋廷任命翰林医官使王怀隐等于公元982年。
本书共载16,834个处方,并对方剂、药物、病证及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出版大量及多种类别的医籍,反映当时中医学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