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实战技术的前提
训练是为了战斗,这个是众所皆知的事情,在乒乓球比赛实战中,把平时训练所掌握的技术和战术,充分的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才是乒乓球训练的终目的,那么,在乒乓球实战中,使用乒乓球技术能否成功,也是有前提的。
当然,练习的技术要在比赛中打出来,有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应该是漫长的,无止境的。检阅练习的成果,也是通过实战来检验的。付出了汗水和心血,比赛中总见不到任何成效,人的自信心也将受到打击,郁闷得只想摔掉球拍,这种情况,恐怕现实中屡见不鲜。
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端正技术练习的指导思想入手,提高对技术练习目的性、实效性的认识。下面从这个问题出发,与大家谈谈使用技术的四个基本前提。
前提之一:准确性
技术的准确性在比赛中的反映是命中率,比如,我使用发球抢拉,在一局球里,抢了8个,失误了6个,命中率仅有25%,也就是说还有75%的球自己把自己打掉了。换个角度分析,11分的比赛,仅发球抢攻你就失误了6个,占到了11分的54%,你还能获胜吗?很明显,你在练习时没有注意球的准确性。我观看过不少选手的比赛,输球的主要原因不是对方实力强大,而是不攻自破,由自己的无谓失误多造成的。
那么,与准确性对应的技术因素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怎么样才能提高技术的准确程度呢?在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弧线诸要素中,对准确性起关键作用的是弧线,而其它因素有没有作用呢,有,但不是主要的。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就要十分注意主动的制造合理的弧线,学会在不同速度、不同旋转、不同力量、不同落点的情况下打出长短、高低不同的弧线来。唯有这样,你才能在比赛中保证击球的准确程度,避免无谓失误。
前提之二:稳定性
稳定性实际上是指技术动作的规格,它是准确性的保障。对应技术练习,主要是指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
当然,技术动作的稳定是相对的,因为击球动作必须随来球的动态变化作出必要的调整,但这种调整不能破坏整个技术动作的合理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作变形。这里,调整和变形是个性质不同的概念,调整是对合理击球的演绎,变形是对合理击球的叛离。
因此,我们在练习时,要加大对一些主要技术的练习力度,在快速、多变等复杂情况下,促使自己建立稳固的基础动作,形成牢固的技术动作定型,才能使自己的主要技术在比赛的运用中,以不变(指不破坏合理的动作结构)应万变。
前提之三:威胁性
威胁性实际上就是指杀伤力。在准确性、稳定性的基础上,任何技术都要注意加大它应有的威力。大家对这方面的讨论很热烈,有的认为力量是主要因素,有的认为旋转是主要因素,有的主张力量加旋转,但这都还不够。
威胁并不止于速度,也不止于力量和旋转。在我看来,威胁性体现在技术的动作质量和与之相关的变量相互组合上,同时在使用时根据情况而有所侧重。比如推挡,光靠速度不行,还必须讲究落点。
比如削球,在变化旋转的时候要控制落点。再如拉球,尽管你的技术质量高,旋转与速度的结合好,力量也大,但你如果老拉到对方手上去,那么威胁性就大大降低。
俗话说“四两拨千斤”,在比赛中我们往往看到不少运用技巧的好球,尽管力量不大,但同样具有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在练习中,要正确的理解威胁性的含义,处理好力量、速度、旋转、落点之间的关系,不要倚轻倚重,单纯的追求力量和旋转。
前提之四:多变性
变化是乒乓球运动的活的灵魂。它既包括技术上的变化和战术上的变化等自变能力,也包括适应对方的应变能力。缺乏自变和应变能力的球手是公式化球手,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练习型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