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比赛之蝶泳
蝶泳是游泳项目之一,蝶泳技术是在蛙泳技术动作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当蛙泳技术发展到第二阶段时,也就是1937-1952年这一时期,在游泳比赛中,有些运动员采用两臂划水到大腿后提出水面,再从空中迁移的技术,从外形看,好像蝴蝶展翅飞舞,所以人们称它为“蝶泳”。
蝶泳在4种竞技游泳姿势中是后发展起来的泳姿。由于它的腿部动作酷似海豚,所以又称为“海豚泳”。
海豚泳和蹬腿蝶泳的臂部动作基本结构是一样的,主要区别在于腿部动作。游蹬腿蝶泳时,由于收腿产生阻力,影响动作的连贯性和前进速度。而海豚泳采用波浪式的上下打腿动作,动作连贯,前进速度比较均匀。由于海豚泳技术比较先进,已为广大蝶泳运动员所采用。
现代蝶泳(指海豚泳)的基本动作是,两臂入水后向外分开时手心转向侧外,然后转向侧下进行划水,这时保持高肘姿势,使手和小臂形成较好的对水位置,并开始由前向后,由外向里划水,划至腹下时肘关节弯屈程度达到大,两手相距很近。
接着向后向外推水结束臂的划水动作。两手在大腿两旁借助于划水的惯性出水,两臂从空中绕半圆形向前移,至前方伸直入水,入水点与肩同宽。
腿部动作,两腿并拢进行波浪形的上下打水。腿打水时,由躯干发力,大腿下沉,膝关节弯屈,使小腿和脚面向后对准水,然后用力向后下方压水。
当小腿和脚向下压水时,及时抬起大腿,形成鞭状的打水动作,连续不断地推动身体前进。蝶泳的手臂和腿的配合动作为1:2,即臂划1次水,腿打2次水,在臂入水时打第1次腿,臂划水至后部时打第2次腿,同时抬头吸气。
现代蝶泳的技术特点之一,是在游进时身体呈波浪形。这对其他游泳姿势来说,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但是蝶泳却成功地利用波浪动作来推动身体前进。
正因为如此,曾经有人主张在蝶泳中采用大波浪的游进动作,而且在历史上有的运动员已经获得成功。但从近些年的技术发展趋势看,许多优秀的蝶泳运动员均采用小波浪形的游进动作。
手臂
臂划水在蝶泳中起主要推进作用。划水技术包括入水抱水、划水及移臂几个阶段。两臂在肩的延长线上入水,顺序是手、前臂,上臂肘关节后入水。臂入水时要放松,不要压臂而要压肩。手入水后
蝶泳头肩的位置低于肘关节。臂入水后,随着身体向前的惯性,两手继续外分,然后手再转向内做勾手抱水动作,同时稍提肘,拉开肩带肌群。此时两手距离宽,在头前形成一个良好的抱水姿势。
这时小臂与水面约成45°角,开始划水。手从外向内后下方划水,两手划至头的下方时距离较近。有些运动员是划至肩的下方时距离近,约10厘米。然后向后推水。
手沿胸腹部下方推水时逐渐分开距离,尽量保持向后的对水位置。当肘关节靠近体侧时,两手迅速向外后方推水,以肘为支点结束划水,出水及向前移臂。
随着结束推水的惯性速度,屈肘迅速将手提出水面。臂出水后由肩带动上臂、前臂,沿水面迅速移向前方。移臂时臂应自然放松,不宜提得太高。肩此时处于较高位置。臂超过肩后肩开始下压,但臂仍向前送。
躯干和腿
打腿时两脚自然并拢,以腰腹发力,压肩提臀,带动腿向后下方作鞭状打水动作。屈膝向下打水时稍提臀收腹,打腿结束时膝关节伸直。
向上打水时稍挺腹主要是用力向下打水,上下动作的幅度两脚约距40~50厘米。
呼吸及配合
当臂入水时,用鼻嘴开始均匀吐气。推水时抬头,手出水时张大口吸气,臂移过肩时憋气。
腿臂配合要领是
手入水时第一次打腿,手推水时第二次打腿,推水结束打腿也结束。第二次打腿时膝屈的角度较大,打腿用力程度较大。
身体姿势
蝶泳的身体姿势与其它泳姿不同,它没有固定的身体位置。在游进中躯干各部分和头不断改变彼此间的相对位置。
头和躯干有时露出水面、有时潜入水中,形成波浪形式上下起伏的变化位置。
蝶泳在游进中,是以横轴(腰际)为中心,躯干和腿做有节奏的摆动,发力点在腰腹部。然后以大腿带动小腿,两腿一起做上下的鞭状打水动作。
而这些动作与头和臂部的动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蝶泳所特有的波浪动作,因此前进时身体的阻力较小。
腿部姿势
蝶泳蝶泳打水时,两腿自然并拢,脚跟稍微分开成“内八字”,当两腿在前一划水周期向下打水结束后,两脚处于低点,膝关节伸直,臀部上抬至水面,髋关节屈成约160度。
然后两腿伸直向上移动,髋关节逐渐展开,臀部下沉。
当两腿继续向上时,大腿开始下压,膝关节随大腿下压,动作自然弯曲,大腿继续加速向下。
随着屈膝程度的增加,脚抬至接近水面时,臀部下降到低点,膝关节弯曲成约110-130度角时,脚向上抬至高点,并准确向下后方打水。
当脚向下打水时,踝关节放松,脚面绷直,然后和小腿随大腿加速向后下方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