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二传将一传不到位,离网较远的球传给扣球队员进攻,这种传球叫调整二传。调整二传与正面传球动作相同,传球时,要注意选择传球方向,传球方向与网的夹角越小越有利于扣球,尽量避免垂直向网前传球,同时,传球高度要稍高,不要太拉开,这样有利于扣球队员观察和上步扣球。
背向二传背向二传能够利用网的全长,增加进攻点,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突然性。传球前要先移动插入球下,背对传球方向,要明确身体所处的位置及离标志杆的距离,传球时,要利用向后上方展体、抬臂、伸肘动作将球传出。传快球传出的球弧线低,节奏快。传快球主要是依靠手指手腕的弹击动作和适当的伸臂动作来控制传球力量。
要传好快球,二传队员必须主动与扣球队员配合,要根据一传的弧线、速度和扣球队员的助跑速度、起跳时间、击球点的高度和挥臂速度等情况,来决定传球的速度、高度、距离和出手时间,把球主动送到扣球队员手上。传短平快球传出的球速度快、弧线平,落点距二传手2至3米处。
传球时,击球点应保持在脸前或额前,上体前倾,充分利用伸肘和压腕动作,传出快速的平弧线球。传平拉开球传出的球速度快、弧线平,落点距二传手6至7米处。平拉开传球和短平快传球动作基本相同,但要充分利用蹬地、伸臂、压腕伴随动作将球传出。
如果来球低,要稍屈膝,降低重心,使击球点保持在脸前。如果来球较高,可采用跳传。传球时,利用伸肘和主动加大屈指、屈腕的力量把传球路线压平。
拦网
是在网上拦击对方来球。它是防守反击的第一线,又是强有力的得分手段。拦网有单人拦网、2人或3人的集体拦网 (图6)。50年代,规则不允许手过网,大都采用后仰式拦网,那是单纯防御性拦网,只要求将球拦起来,以便组织反攻。
1965年以后,规则改为拦网手可以过网,使拦网成为攻击性技术,因此拦网在整个比赛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中国在采用了“盖帽式”拦网新技术后,也大大提高了拦网的攻击性。70年代随着扣球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国拦网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不仅队员的身高、臂长、 原地弹跳和连续弹跳的能力有所增长,而且单人拦网能力、手形变化以及对付快攻战术的拦网技术都有很大提高。还出现了重叠(梯次)拦网。拦网时力争拦死,其次才是把球拦起以便反击。
防守(救球)
是防守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攻的基础。一场比赛除了多有 1/3左右的扣球可能拦住以外,还有 2/3的扣球需要救球。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防守就没有反攻,因此后排防守已引起各国强队的重视。
60年代,日本教练员大松博文带领的贝冢女子排球队就是以防守和勾手飘球轰动国际排坛,并以绝对优势夺得1962年世界排球锦标赛冠军和1964年奥运会排球比赛冠军的。中国排球队,尤其是女队,近几年防守技术有明显进步。
女排队员张蓉芳被评为不来梅国际排球邀请赛中佳女排防守队员。实践证明,只有在接发球进攻稳定的基础上,使防守反攻也具有高水平的队,才可能进入世界排坛先进行列。
防守技术以垫球为主,根据不同来球选择不同方法,如遇低球可视情况选用正面、侧面、 跨步、 滚翻等各种低姿势的垫球或鱼跃救球,如遇高而急的球可用上手挡球。
只有防起更多的好球,才能更好地组织反攻;而掌握多种多样的防守技术和不断加强防守战术意识,特别是顽强的战斗意志,则是防守成功的先决条件。
保护
是排球比赛中各项技术之间的一项串联衔接性技术,它虽然没有定型的动作,主要靠反应、脚步和实战经验,然而却是排球比赛中很重要的一环。
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技术,往往使比赛中断而失分。保护有进攻中的保护(如扣球时本队不扣球队员要转向其进攻区,以保护被拦回的球)和防守中的保护(如拦网者后面的保护)以及防守起球后的保护。同时扣球和拦网队员都应随时做好自我保护的准备(图9)。
无球技术
是指实际比赛中许多没有接触到球的技术动作。它是随着排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无球技术在排球比赛中大量出现,它在战术组成中,对助攻、策应、掩护、保护等都十分重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动作要求及时、准确和真实。
准备姿势和脚步移动
这是各项基本技术的前奏。准备姿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脚步移动的及时与准确性;而脚步移动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据统计,在防守中因移动慢而使球落地的约占防守失误总数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