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2健康北京视频:关振鹏讲走路摇晃的病因

民福康养生 > 养生节目 > 北京电视台健康北京

图文作者: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责编:戴碧莹

发表时间:2024-12-06 13:44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本期嘉宾介绍

  关振鹏

  男,医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援疆干部。主要科研方向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血液回输技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预防和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处理原则,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近年来在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参加了数本临床专著的撰写工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目前承担北京大学“985”课题及人民医院院内科研发展基金各一项。现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

  摇摆步态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有许多理论阐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如机械因素、内分泌诱导的关节松弛、原发性髋臼发育不良和遗传因素等。

  臀位产时有异常屈髋的机械应力,可导致股骨头后脱位。韧带松弛曾被认为是重要发病因素,妊娠后期母亲雌激素分泌增多会使骨盆松弛,有利于分娩,也使子宫内胎儿韧带产生相应松弛,在新生儿期较易发生股骨头脱位。

  但很难以单一的因素来解释本病的原因,一般认为遗传和原发性胚质缺陷对发病可能起重要作用。

  胎儿的髋关节开始是间质性软骨形成的裂隙,先呈深凹圆形,然后逐渐变浅,呈半圆形。

  出生时,髂骨、坐骨及耻骨仅部分融合,髋臼窝极浅,所以分娩时胎儿髋关节有很大的活动幅度,以使胎儿容易通过产道。

  因此,胎儿在出生前后这段时间内,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若胎儿下肢置于伸直内收位,则股骨头不易置于髋臼的深处,极易脱位。

  (二)发病机制

  出生时以关节囊松弛为主要病理改变,随着年龄增大和脱位程度加重,特别是开始行走后,可逐渐出现下列病理变化。

  1.关节囊伸长,与髂骨粘连,中部狭窄呈哑铃状。

  2.髋臼盂唇增厚,开始为外翻,随行走增多而成内翻。圆韧带增长变粗,横韧带肥厚。

  髋臼因缺乏股骨头的正常压力刺激而发育不良,变浅并呈斜坡状。

  3.股骨头骨骺发育延迟,甚至发生缺血性坏死。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增大。

  4.股内收肌挛缩,臀肌松弛。

  5.髂骨翼处形成假臼。骨盆倾斜和代偿性脊柱侧凸。

  异常步态需警惕

  间歇性跛行

  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能继续行走。但再行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则重复出现。大部分人误以为这一表现是下肢或关节出了差错,其实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高抬腿步态

  走动时患腿高抬、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同跨越门槛之状,又称跨越步态。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所致。此步态多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摇摆步态

  走路时患者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所以每往前走一步,躯干都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在行走,又称鸭步。这种步态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形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者。

  足跟步态

  迈步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为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此步态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病症。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科教,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点击查看更多:健康北京视频 关振鹏 摇摆步态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jjdof.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