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骨质疏松不是小事
隆冬时节,人们为了御寒保暖自然会多穿衣物。但厚衣服难免会让身体变得笨拙。特别是老年人,冬日里由于不慎滑倒摔伤而引起的骨折也很多。或许有些人不知道,老年人的这种骨折看似是意外,实际上却极有可能是由骨质疏松所致。而且这种骨折的“意外”,完全有可能避免。
很多人误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老化,它既非致命性疾病又对人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事实远比大家所想的要严重。如果骨折后不进行积极治疗,再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老人身体受不了不说,还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危害
骨质疏松 易导致反复骨折
目前,骨质疏松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例高达1/3。
由于该疾病没有警示信号,很容易被人忽视,通常一开始的症状就是骨折,严重的甚至发生粉碎性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易多次骨折,一年中就可能骨折两次。
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也承担着很大的风险。给老年人做骨折的手术更加困难。他们的心脏、肝脏、脑血管等这些功能较弱,所以在骨折的诱导下,很可能导致病人出现这些系统的问题,甚至可能因为一个骨折,后送了命。
预防
骨密度筛查:从50岁左右开始
如果要等骨质疏松有表现再来预防,恐怕就晚了,那时往往骨折已经发生。因为骨质疏松是一个无声无息的疾病,骨量也是慢慢减少的。即便如此,骨质疏松却是可防可治,还要尽早着手预防。
通常而言,女性从绝经期间开始,大概49、50岁左右;男性在50岁以后,就该开始做骨密度的筛查。一般使用双X线骨密度仪进行检查的,可作为医生的诊断依据。经过筛查后,如果骨密度还可以,好两到三年以后,再复查一次,做好监测。如果骨密度低,就说明骨量减少了,需要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造成患者骨质疏松的原因、性别、年龄、严重程度以及伴发其他疾病的综合考虑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防止外伤 戒烟戒酒晒太阳
改善骨骼质量
薛庆云教授说,严重的骨质疏松病人,本身骨头的质量和强度都很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轻微受力,就极有可能造成骨折。所以平日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外伤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来说,适度的身体锻炼很重要。因为通过运动可以改善骨的形成和骨的质量。但一定要注意适度,更要小心和运动相关的一些伴发疾病。比如视力不好、走路不稳、心脑血管疾病等可能在锻炼过程中带来危险。
除此之外,还要小心日常家居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如灯光照明情况,桌椅板凳、地毯等是否适于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注意这些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防止老年人摔跤。
在饮食与生活习惯方面,尤其要关注对钙、维生素D等基本营养素的摄入,还有蔬菜和水果,它们对骨骼来说都很重要。改掉不良嗜好,尤其是烟酒。过量的饮酒和吸烟,对骨头也是有很大损害的。另外,就是别忘了多晒太阳。
在北方的冬天,要去室外晒太阳会比较冷,可能有些老年人、小孩儿会选择在室内活动。那么隔着玻璃晒太阳有用吗?薛庆云教授介绍,相比在室外晒太阳,隔着玻璃晒太阳可能需要5至10倍的时间才能获得在室外晒太阳的效果,但是和室外一样,晒太长时间也一样有害。
补钙对治疗骨质疏松有作用吗
钙是骨骼的一种很重要的成分,从保证骨骼健康的角度来说,充足的钙是必需的。人在不同年龄段,每天所需要的钙的摄入量不同,过度补钙也不好,有引起肾脏结石、动脉硬化等疾病的风险。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一般每天摄入1000毫克左右的钙就可以了,一般不能超过2500毫克/每天。
不过,不同人群对于钙的吸收不同,对不同钙剂的耐受性也有差别。若通过钙或其他营养剂的补充,仍达不到改善骨骼质量的话,也可在医生的诊断后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强度的特立帕肽等药物。
骨关节炎与骨质疏松有关系吗
和骨质疏松一样,都是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的疾病。据搜狐网近日发布的我国首部基于网络调研的《2015年中国骨关节炎防治认知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患有骨关节炎。但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关节炎的症状表现非常明显。患者膝、髋等关节会有间歇性钝痛,甚至发展为撕裂样或针刺样疼痛,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而且骨关节炎也多见于运动量较大的青年人中。
在预防上,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不管对于骨关节炎,还是骨质疏松,都是有好处的。这对于保持关节的柔韧性、保持肌肉的良好状态和身体平衡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骨关节炎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开那些已经出现问题的关节。比如说膝关节不太好,就要避开一些专门用膝关节的运动,像上下楼梯、爬山、蹲起活动、扎马步等。这类病人比较适合做一些上肢的运动,或是游泳。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科教,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师,教授,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95年在日本自治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第八届常委,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五届常委和护理教育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糖尿病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