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秋季如何补阳
秋补莫盲目 要寒热均衡
在秋分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等长。自此开始,阳光直射的位置开始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逐渐昼短夜长,地面向天空散失的热量逐日增加,气温则越来越低。
同时北方的冷空气开始频频南下,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雨,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这个阶段,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所以秋分节气养生要本着平衡、调和阴阳的原则,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顺应“收敛”之势,以平为期。
早睡早起 少用空调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可顺应阴精的收藏, 以养“收”气;早起可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秋分过后,秋燥渐显,凉意已浓,白天温度若不是过高不建议使用空调,否则易遭寒邪、燥邪侵袭。早晚温差明显,体质虚弱、患有胃肠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人要注意早晚添加衣物,不能盲目追求“秋冻”,要结合实际气温及自身身体条件,尤其要注意头部、腹部的保暖。
多吃清润和温润食物
秋分时节昼夜等长,饮食养生要本着阴阳调和的原则,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易脾气急躁、午后潮热、面红目赤、口腔溃疡、口渴喜饮、大便干燥的人来说,要少吃大热峻补之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而对于阳气虚弱、怕风恶寒、脸色少华、手脚冰冷、情志抑郁、睡眠不佳的人来说,要忌食苦寒生冷之品,如绿豆、苦瓜、西瓜等。饮食调养在做到寒热均衡之外,也要适当选用清润、温润的食物以防秋燥症。清润之品可选雪梨、蜂蜜、甘蔗、百合、银耳等,温润之品可选芝麻、核桃、杏仁、板栗等。
动静结合 小强度运动
秋分过后,秋意渐浓,天气凉爽,这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散步、慢跑、打球、游泳,或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养生气功均可。
但应注意秋季的运动不适合大强度、大汗淋漓的运动方式。在开展“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站桩、打坐、诵经等。动可强身、静可养身,动静结合可达身心康泰之功。
安宁平静 减少悲秋情绪
秋风阵阵,秋雨绵绵,万物由荣转衰,人很容易受到自然界这种变化的影响,产生悲愁伤感的情绪,因而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因此,秋分节气的情志调摄主要是保养神志、收敛神气,减少悲秋情绪,达到《内经》所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的境界。也可在秋高气爽之时,与亲朋好友相邀,一道登山畅游,饱览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安宁愉悦。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科教,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男, 1955年5月8日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学院,在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长期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是北京市《中医药125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的国内中医药科技前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症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身心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针灸学会刺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现任《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特约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