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
治疗方法
1、辨腹痛性质
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或伴有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腹痛时重时轻,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属气滞痛;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伴面色晦暗者为血瘀痛;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者,为伤食痛。暴痛多实,伴腹胀,呕逆,拒按等;虚痛病程较久,痛势绵绵,喜揉喜按。
2、辨腹痛部位
胁腹、两侧少腹多属肝经病证;大腹疼痛,多为脾胃病证,脐腹疼痛多,为大小肠病证;脐以下少腹疼痛,多属肾、膀胱、胞宫病证。
治疗原则
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应根据辨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确立治法。在通法的基础上,结合审证求因,标本兼治。属实者,重在祛邪疏导;对虚痛应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不可滥施攻下。对于久痛入络,绵绵不愈之腹痛,可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
证治分类
(一)寒邪内阻
症状: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
(二)湿热壅滞
症状: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三)饮食积滞
症状: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四)肝郁气滞
症状: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
(五)瘀血内停
症状: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生地、甘草、柴胡、枳壳、桔梗。
(六)中虚脏寒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生姜、饴糖、大枣、芍药、炙甘草。
其他疗法
耳针
选大肠、小肠、脾、胃神门、交感。每次取2-3穴,疼痛时用中强刺激捻转,亦可用埋针法或贴压法。
穴位注射
选天枢、足三里。用异丙嗪和阿托品各50mg混合,每穴注入0.5ml,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