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
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小儿的解剖生理与成人不同,故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1、发病急者较多,发热较多,黄疸前期短者较多,有呼吸道症状者较多。
2、黄疸型者较多。
3、秋冬季发病者较多。
4、由于消化功能较弱,代偿能力较左,因此,患肝炎时,消化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常较成人明显。
5、肝脾肿大多且显著,肝功能异常明显。
二、临床特点
1.潜伏期
本病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一般为7~33天平均19天。
2.临床经过
临床表现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常见单项ALT升高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患者ALT和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病情较重,临床难与乙型肝炎区别。
3.急性丙型肝炎
多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常见乏力或活动耐力下降、厌食、腹部不适等。约25%出现黄疸,多呈轻度。肝脏轻到中度增大,脾大少见。ALT可表现为单相或多相型增高,后种类型预示肝损害严重或易发展成慢性型。病程约3~6个月或更长时间。有明显转慢性化倾向,约40%~60%转为慢性肝炎。
4.慢性丙型肝炎
分型同乙肝。病毒血症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以前者多见,自然痊愈的可能性极小,部分病儿可发展为肝炎肝硬化。
5.亚临床型丙型肝炎
为儿科常见临床类型。患儿无肝炎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肝炎病情,进一步追查病原方得以诊断。追问相关病史可发现有些患儿尚处于急性期,而有些已进入慢性阶段。
6.病毒携带状态
从无肝炎症状,定期随访也无肝脏大小和质地异常,ALT无升高。肝活检基本正常或呈轻微病变。
7.婴儿HCV感染的特点
(1)显性感染:易出现黄疸,脾大较年长儿多见。
(2)经母婴传播获得感染:婴儿可呈短暂的病毒血症,即在出生数月后病毒血症消失,抗HCV多随之阴转。
8.HC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
(1)与HIV混合感染:对经母婴传播获得混合感染婴儿的研究表明,两种病毒有协同致病作用:HIV感染病情进展更快,HCV病毒血症水平显著增高。
(2)与HBV混合感染:可加剧肝脏损害,增加发生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危险性。HCV复制常占优势。
三、诊断方法
1.临床排除法
凡不符合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并除外巨细胞病毒症状性感染、EB病毒及其他已知原因的肝炎,如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流行病学提示为非消化道感染者可疑似为丙型肝炎。
2.特异性诊断
血清抗HCV阳性,和证实肝脏或肝外组织如唾液腺、脾脏、外周血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HCVAg阳性或HCV RNA阳性,均可作出诊断。由于免疫法检测HCV抗体,需要长期连续检测,且近40%的急性丙型肝炎始终检测不到抗HCV,及未标化的多种PCR检测HCV RNA可存在假阳性,若能抗HCV和HCV RNA同时阳性,或连续HCV RNA 2次阳性的意义更大。
3.确定诊断
凡临床诊断为急性、慢性、重症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病例,经病原学或血清学特异性诊断方法确定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人才作为确诊病例。儿童中存在一种以上病毒的重叠或合并感染,需要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