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血吸虫病

湄公血吸虫病于1950年在泰国南部首先发现。本病在老挝湄公河的江岛(Khong   island)流行。1978年才正式命名为湄公血吸虫病(schistosome mekongi)。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等。湄公血吸虫病基本知识是否属于医保:非医保疾病发病部位:肝 肠传染性:有传染性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潜伏期:20~26天潜伏期表现: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轻度的肝脾肿大。如感染较重,可出现腹泻、腹痛、粘液... 查看更多>>

  • 肝  肠 
  • 所有人群
  • 有传染性
  • 腹水  低烧  肝脾肿大 
  • 药 药物治疗 
  • 阑尾炎  结肠癌 
治疗

一般治疗一、治疗治疗应用吡喹酮1天疗法,20mg/(kg·次),3次/d,疗效良好。二、预后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对于有严重并发症(如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查看更多>>

相关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粪便寄生虫寄生虫血液检查普通透视检查(透视)
症状

湄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日本血吸虫病相似。湄公血吸虫致病性与日本血吸虫相当。症状1.发热间歇或弛张热,可伴有畏寒和出汗。症状较轻时表现为低热,有自限性。2.肝脾肿大绝大多数急性期患者有肝脾肿大。肝肿系由于大量虫卵结节形成,引起周围组织充血、水肿,造成肝脏急剧肿大,其质软,且有压叩痛。脾脏受虫卵毒素刺激而充血肿大,触感明显。晚期   湄公血吸虫病还可出现肝纤维化。3.胃肠道症状湄公血吸虫在...查看更多>>

腹水低烧肝脾肿大
饮食

饮食原则合理搭配膳食营养。(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查看更多>>

预防

预防在流行区普查普治,及时彻底地治疗患者及染病动物。采用氯硝柳胺进行灭螺;妥善处理感染人活动物的排泄物,以免污染水源;个人防护方面,应避免接触疫水,难以避免接触疫水时应穿长统胶靴,对于接触了疫水者应及时服用预防性药物,如青蒿琥酯。查看更多>>

并发症
阑尾炎结肠癌
mansion88 app 视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