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一,抑郁:总觉得苦闷、无精打采、提不起干劲。
二,焦虑:总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不踏实。
三,人际关系敏感: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不理解、不同情自己;与异性在一起时感到不自在。
四,情绪不稳定: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同伴、家长和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
五,心理不平衡:如果同学成绩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钱或穿得好就不舒服,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
六,.适应不良:对学校的各种科目都不喜欢,对学校生活不适应,学习困难。
七,强迫症状:总在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如总想考不好该怎么办、说错了话该怎么办;女孩总担心自己服装不整洁爱照镜子等。
八,对抗倾向:常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爱抬杠、有理不让人,没理搅三分,控制不住自己。
九,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厌烦到学校上课,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会提前做计划。
十,自闭症: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社会交往,接触,后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
如何让青春期孩子心理更健康
第一,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特征
中小学生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笼统向分化发展;从零乱、易变向系统、稳定发展。
中小学生心理正处在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育”过程中,这种发展性,是我们增强中小学学生教育可塑性信念的一个坚实的基点。对学生而言,聪明与“笨拙”,都是暂时的;好与“坏”,也是相对的。
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身体迅速生长,新陈代谢旺盛,爱动不爱静,易感情用事,易冲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强烈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不愿服输,总想展示自己;
另一方面是开始对性知识发生兴趣,对两性关系已有朦胧意识,但又不十分清楚,对异性产生好感,出现性意识的萌动。由于青少年身体的成熟早于思想的成熟,往往会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困惑或不健康的想法。若得不到正确引导,他们可能通过不正当途径来探讨有关两性知识,而受到毒害。
第二,培养学生爱的情感,正确认识和区别友谊与恋爱
青春期学生早恋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问题,如何正确的引导青春期学生早恋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三,培养学生心理承受抗挫能力
青春期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于挫折的抵抗力也不如成年人,所以引导青春期学生如何自我调整挫折也是心理健康健康的一个要课题。
结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青春期的孩子是难管教也是叛逆的时候。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都很担忧。其实我们只要在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就能让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