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之一,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和式太极拳中的儒家思想,太极拳的特点是柔和缓慢,练习中要做到节节贯穿,可达到理想的健身功效。下面随着和式太极拳理论大全练习一下吧!
和式太极拳中的儒家思想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集合了多种功能于一身,太极拳不仅是门武术,也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儒家思维、做事讲究“中庸之道”;何为“中庸”?子程子日,“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就是不偏不倚,,“和”是也,“不易”就是不改变,坚持、保持。
《和式太极拳谱》中对“中”的论述
不贪不欠,不即不离;不偏不倚,不过不及;身法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腰脊中正顶劲领,尾闾中正神贯顶;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用功时,身法要象太极图中的子午线垂直中正。
练习和式太极拳要保持中正安舒,在练习中不能有东倒西歪的现象,每个动作姿势要准确。
在体用上脚踏中门抢中位,就是神仙也难防;在行拳走势,起于中,落于中,攻于中,守于中,守己于中,取彼也在中;在意念上,心贵静,意守中。
由此可知:“守中、用中”在和式太极拳盘架、理论和体用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讲的是理,而且是标准,必须坚持就是中庸之道。
和式太极拳理论
一、“耍拳”理论体系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1810—1890)首创太极拳“耍拳”理论,一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在这一理论指引下,由古及今名师辈出。
学习和式太极拳要静心修炼,初学太极拳要在慢练中寻找太极拳的特点,及其练习要领。
其在《耍拳论》所讲: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
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理论。充分体现和兆元心境悠远、匠心独运,同时也大为丰富了太极拳论。
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轻松活泼、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招势轻灵圆活,神意活泼顺遂,呼吸自然顺畅,不尚拙力,追求内意。一个简单的“耍”字,极为生动、精辟、准确、凝练。
“耍拳”理论是和兆元在符合人体结构,尚天道、崇自然;顺乎中医、易理。利于心法、意念修炼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经验所提出的一套科学、完备的太极拳修炼方法。
它可以使人们顺利从“着熟”进入“懂劲”,进而达到“神明”阶段,逐步随心所欲,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该体系包含和兆元、和庆喜、和学信、和士英等宗师在这方面的论著。
二、“耍拳”公式
和兆元进一步为我们阐述了“耍拳”的公式,即:以柔中求刚为目的,轻灵自然为原则,中正平圆为用功方法。
慢中求柔,柔,松柔、纯柔,柔经络,松关节,因此初习和式太极拳必须由慢入手,明白松柔之含义。轻灵自然为何?轻,极轻。
极轻则极灵,用力则僵,用气则滞。修炼和式太极拳需注重身法轻灵,要像三尺罗衣挂于无影树上,在风中荡飘飘般的轻灵自然。
中正平圆,练功走架时身法要像太极图中子午线那样中正,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运动时以手平衡姿势运转,前后左右皆以中心线为界,不得超越。步以走圆,身以行圆,一举一动,皆以圆为宗,由浅入深,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