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在练习24式太极拳套路时,往往搞不清一招一式中重心是放在哪个脚上,往往是重心错在哪里。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的原则和我们确定手的轻重的办法,很容易决定我们的重心该放在前脚还是后脚,左脚还是右脚。
初学者当时时刻意求之。而你一旦摆下了姿势,很容易找到立身中正,力撑八面的感觉。用心体味,则距“周身一家”的目标不远矣。
推手技击中,在被对方施以不同方向.不同质量的外力的情况下,要能始终保持上肢的“轻重兼备”、下肢的“虚实分明”,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激烈的对抗中,周身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只有经过平时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这种协调。因此在平时的推手打拳中,你的右手转到了上方,那么你的右脚则必须踩实。这也是我们在推手中重心前后移动的理论根据。
无论是对于24式太极拳的孜孜追求者还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来说,细心体味“轻沉兼备”和“虚实分明”,切实弄懂“轻重”与“虚实”的关系的大好处是:可以练一套明白拳。
24式太极拳中力学原理的运用
古代修道者常言:“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中国历史上的拳家也用它指导练拳,这十六个字看起来很玄乎,其实它是修道和练功的一条自然规律(也称原理),化气、化神、还虚、合道,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后的目的是合道。
合道即合规律也,只有合道才是科学的,太极拳运动也要合道。太极拳是一种武术,离不开力学,如牛顿定律、力的合成、杠杆原理、曲线圆圈运动的切线原理等等。弄懂这些规律,并把它们应用到24式太极拳内功的修炼、太极较技中去,收益颇丰。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生活中有很多惯性现象,当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汽车里面的人向后面倾斜,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人的下半身随车前进,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而保持静止状态的缘故。
当汽车突然刹车的时候,汽车里面的人向前倾斜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停止,人的下半身随车停止,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以原来速度前进的缘故。
惯性定律是修炼人体内功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24式太极拳老六路的穿梭式(或叫斜四角),其过渡式是利用身体前后运动的惯性产生前后松弹劲,日积月累将使身体产生浑厚、松弹的内功。在行拳中,利用身体运动惯性修炼内功的招式经常出现。
这种惯性规律在太极拳较技中运用起来非常之妙,对方被弹出去莫名其妙,旁人看起来好像假的。
首先要把自己练出一个太极身,意气鼓荡周身松弹,前后左右皆然,一句话,你的身体必须是荡得出去的,因为你的身体只有荡得出去才能产生惯性;
第二、与人接触时,接触点不要动,手接触,手不要动。肩接触肩不要动,而是通过内气的动荡而产生的惯性将对方击出。
翻开太极拳史,有人会做得出,但说不出,他不能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他只能说是内功,是内功不错,但没有很好地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太极拳实践,对于太极拳的发展、创新是没有好处的。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划船时,船工划船浆给水一个作用力,同时水给浆一个反作用力,使船前行。人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同时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这都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例子。
牛顿第三定律在24式太极拳运动中也广泛应用。例如,在行拳中,脚板和脚指轻轻地给地面一个作用力,地面给脚一个相当的反作用力,这个力由脚而腿而腰而脊,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这是一个人体意念力,这个意念力是人体行拳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