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技击是24式太极拳的实践功夫.拳架推手是理论功夫,理论不在实践中检验是永远达不到实用水平的。
前辈们授拳有“打入场、打出场”之规,师父是徒弟的靶子,徒弟能打赢师父才可以出师,表明弟子已将师之所学全部学到手,要想进一步提高拳艺就必须另投高师,多方求教,反复实践检验所学。
找出不足,增补新的“营养”,方能有望成为高手(杨露禅就是一例)。
实践检验的方法,除了散手技击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因此可说检验拳艺水平高低的惟一标准就是“散手技击”。
现在许多散打爱好者,学不了多久就急于追求散打实践,基本功不扎实就急于求成,不明武术真谛,故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
而有些24式太极拳爱好者则相反,练拳时间过长,散打实践较少,往往喜欢用推手取而代之,偏离正常的发展过程。
有的书中还误论24式太极拳技击只须练习拳架和推手的听劲、粘劲,使其敏感度极就行,这样技击时自会应付自如,无须进行交手实践检验,还用拳谚“打拳时无人若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来作为自己观点的依据,实不知是错误地理解了此句的真实原意,用理论观点来代替实践是错误的。
任何事情如违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之真理,那么就必须纠正,免误后学。
慢的误区
没有哪一种拳术在实战中能以慢取胜的,24式太极拳也不例外。
那为什么24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追求慢呢?和“力”一样,在初学阶段是为了换劲的需要和追求理法、技法的熟练、规矩(即守规矩阶段),力求达到动作协调,劲力顺畅,内力充足,技法熟练灵活。
因此24式太极拳所要求的慢仅仅体现在学拳的熟悉和提高阶段上,当具备了以上条件后,就必须追求速度,由慢转快,每个式子都要越快越好。
24式太极拳要求的“以静制动”也是一种避其锋芒的应战技巧,“静”是等待好的时机,“动”则是快速反击,慢了则错过良机。“静”终要过渡到快速的“动”。
“后发先至”、“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都说明了“快”的重要性。陈氏太极十四世陈长兴所著的《用武要言》是24式太极拳技击的高层次理论。
“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从这些话中也可看出没有速度、不讲究快”的24式太极拳是不可能用于技击的。
练习24式太极拳的身法
一、前人对身法的总结
以前的人就对太极拳的身法有过很多的总结。
拳法以“立身中正安舒”,或以“尾闾正中神贯顶”、“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的说法出现。这是对太极身法的总体描述。
具体到身体各个局部上,又提出:正头竖顶、沉肩坠肘、展掌舒腕、松腰敛臀、开胯圆裆、涌泉深根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