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体温是不一样的。0~3个月的婴儿正常直肠温度为37.5(±0.3)℃,直肠温度高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38.1℃)则为发热。对大龄儿童而言,正常直肠温度为37.5℃,腋温与肛温至少相差0.5℃,耳温与肛温相差0.74~1.34℃,前额化学测温与肛温相差1.2℃,口腔温度一般比直肠温度低0.5℃。
需注意约4%低于6月的婴儿高体温>38.3℃,10.5%出生 3-24月的婴儿高体温>38.2℃。而且饮食、剧烈运动、哭闹、穿衣过厚、室温过高、情绪激动等可使小儿体温暂时性升高,这种暂时性体温变化不属于病理性发热。因此测量体温好在休息半小时后进行。
误区3:测体温就应该用玻璃水银体温计
玻璃水银体温计为传统的测量体温工具,但因其易断裂并发生水银泄漏,现已不主张应用于婴幼儿。国外仅作为发热诊断对照性研究的金标准,但国内目前大多采用此方法测量体温。
建议新生儿测体温应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体温。出生1 个月至5 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测温。化学标点(相变)测温(额贴)方法不可靠,不主张采用。
口腔、直肠采用电子测温计测体温为经济有效。
误区4:发热对宝宝不好,应当马上退热
高于正常体温时,机体可表现为更好的抗感染防御功能,体温38℃-40℃时,白细胞吞噬功能强,并杀灭大部分细菌,缩短疾病时间。因此对于不过高的发热且不伴有严重疾病,可不急于退热。
但发热在以下情况对小儿是不利的
①身体极度衰弱或患有严重心肺疾病及其他危重症的小儿,由于发热可增加耗氧量和心排出量,因而会加重患儿的心肺负担。
②发热为超高热,对小儿神经系统产生损害(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需到41.7℃时细胞蛋白质才会变性,造成不可逆损伤,43 ℃可致死亡)。
③3岁以下婴幼儿高热易导致惊厥。
误区5:宝宝发烧,体温下来就好了
退热的目的不应仅仅是降低患儿体温,主要的目的应是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的不适。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当小儿肛温高于38.5 ℃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应采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且认为对年龄大于2个月并小于5岁的发热患儿,是否给予治疗,需要权衡利弊,有利即用药后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和行为,有弊即药物的副作用。
误区6:小于2个月的小婴儿与大于2个月婴儿发热处理是一样的
小于2个月的小婴儿发热,多数系由于感染引起,应将该年龄组的发热作为一个危险体征对待,给予抗感染治疗,盲目应用解热药可能会掩盖潜在的严重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应持谨慎态度,原则上不予解热药,以免因退热而忽视对严重感染的及时诊断与治疗。
结语:宝宝发热是十分常见的,所以家里如果有宝宝发热了,千万别过分着急,先自己帮宝宝降温,如果宝宝体温降不下来的话及时带宝宝去就医,那么对于帮助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