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胆囊管的纤维化增生及部分性狭窄和胆囊管淋巴结增大。胆囊内可发现病毒,并常伴有肝脏的纤维增生,早期肝硬化等改变。
3.寄生虫感染通称寄生虫性胆囊炎
寄生虫感染曾是我国胆囊炎和胆石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环境卫生的改善和大量的防治工作,由此病因导致者已明显减少。
4.化学因素通称化学性胆囊炎
胆汁化学成分的改变
胆盐浓度过高时对胆囊壁可产生较强的化学刺激而引起炎症,故凡能影响胆囊排空,造成胆汁淤积的因素,均有可能引起胆汁浓缩、胆汁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炎症。
胰液反流入胆囊
被胆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蚀胆囊壁而引起炎症。病理改变:开始为胆囊黏膜水肿,局灶性坏死,继之纤维增生,囊壁增厚,可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一般与周围粘连不明显。
5.结石因素通称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患者约70%伴慢性胆囊炎。结石的机械性刺激,使黏膜损伤,而发生炎症、溃疡和感染。
主要是囊壁纤维化、增厚和细胞浸润,可有憩室疝向黏膜深部或肌层。若胆囊内压明显增高,憩室甚至可达浆膜向外突出。
胆囊管淋巴结常肿大。胆囊常与周围组织粘连,亦可因结石对囊壁的压迫而产生局部坏死或并发胆囊穿孔。
6.急性胆囊炎之遗患
急性胆囊炎未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炎症。病理改变与其原急性炎症的病因有关。或与细菌性、寄生虫性慢性胆囊炎相似,或与化学性、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相似。
从中医上讲,慢性胆囊炎多属“胁痛”、“胆胀”之范畴。由于肝居胁下,胆附于肝,其经脉布于胁肋,因而肝胆之病往往表现于胁肋,而胁肋部之症状,亦多为致病因素影响到肝胆所致。
慢性胆囊炎之发病,多非单一因素,常常是两种、三种或多种因素混合致病。诊断、治疗时必须全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