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西藏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和高空空气环境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以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独特的高原气候
1、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海平面在摄氏零度气温条件下空气的密度是每立方米1292克,标准气压是1013.2毫克。平原地区空气密度 与气压值与海平面相差无几。而位于西藏高原的拉萨市(海拔3658米),空气密度是每立方米810克,年平均气压652毫克,分别是平原地区的 62.64%和64.35%,比平原地区少或低三分之一强。平原地区氧气比较充足,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氧气250一260克,西藏高原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 气150-170克,夏季气温低的地方。其中尤以藏北为,夏季七月气温大面积低于8摄氏度。
2、从温差角度看,西藏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特别明显。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的年较差为18-20摄氏度,而纬度相近的武汉、南京是26 摄氏度。年平均日较差,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地为14-16摄氏度,而成都、长沙、南昌仅为7摄氏度。定日的日较差达18.2摄氏度,约为纬度相近的南昌 的2.5倍。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夏季八月白天气温可达10摄氏度以上,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拉萨、日喀则等 地,六月份中午高气温可达27-29摄氏度,给人以盛夏的感觉;傍晚气温下降,人们又有秋凉之感;午夜气温降至5摄氏度,整夜都要盖棉被;翌晨日出后, 气温回升,又给人以春意,真是“一年虽四季,全年备寒装”。
3、西藏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是一个有利的气候条件。年较差小,冬季气温不太低,在一定高度以下越冬作物能够顺利过冬,可以大面积种植冬小麦和青稞等作物。日较差大,白天气温高,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夜间温度低,可以减少植物的呼吸损耗,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
4、干季和雨季分明,多夜雨。由于冬季西风和夏季西南季风的源地不同,性质不同,控制的时间不同,致使西藏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非常不均,干季和雨季的分野非常明显。
每年十月至翌年四月,西藏高原上空为西风急流,地面为冷高压控制,干旱多大风,低温少雨雪,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20%,如拉萨十月至翌年四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3%,故被称为干(旱)季或风季。
五月至九月,高原近地面层为热低压控制,西南季风登上高原。在它的支配下,西藏各地雨量非常集中,一般都占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比如拉萨五 至九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7%,因此称为雨季或湿季。雨季中,多夜雨、多雷暴、多冰雹。藏南各地以夜雨为主,可占雨季降水量的80%以上。藏北高原 雨季中雷暴和冰雹频繁,如那曲、索县等地一年雷暴日在八十五天以上,是北半球同纬度雷暴日数多的地区。西藏高原降冰雹的日数居全国之冠。那曲年平均雹日 多达三十五天,一九五四年降雹六十四天,为世界所罕见。
5、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西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藏北高原海拔4500-5000米,藏东南谷地海拔1000米以下。其气候特征自东 南向西北依次分为: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高原寒带 季风干旱气候等各种气候类型。
在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高山峡谷地区,自下而上,由于地势迭次升高,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发生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到温带、寒温带和寒带气候的垂 直变化。平原地区从南到北相隔数千公里才能呈现出热、温、寒三带的自然景象,而这里从低到高则出现在水平距离仅数十公里的范围内,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 不同天”。
气候类型
从气候类型的分布看,藏东南和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区属于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这里暖月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冷月 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以下,比同纬度的中国东部地区还高。年降水量2500毫米,个别地方达4495毫米,是西藏降雨多的地区,也是全国多雨地区之一。 这里森林茂盛,四季常绿,各种热带植物生长繁茂,藤本植物交织缠绕,满山遍野的野芭蕉、野柠檬林和竹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热带风光。这里可以种植热带经济 作物,农作物一年三熟。
上述这些地区海拔1100-2500米的地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暖月平均气温18-22摄氏度,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终年温暖,雨量充沛,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农作物一年两熟。
喜马拉雅山以北,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500-4200米,属于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暖月平均气温10-18摄氏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能种植小麦、青稞、马铃薯等喜凉作物和温带果木,农作物一年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