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是现代人养生首选运动,练陈式太极拳能使全身都得到锻炼。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可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下面随着太极拳教程学习一下陈式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陈式太极拳套路与身法的要求
初学太极拳要学会动静结合,内外三合,练习太极拳要以腰部带动四肢,这样才能达到养生功效。
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学习太极拳就是个享受过程,练拳者在练习中可以静心修炼,也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
2.注意身法,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绝对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腰的要求与应用方法
在练拳走架中,腰一定要直起来,身法要做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两胯松平衡,不能出现前俯后仰,左右倾斜的不良姿势。全身动作的变化和重心调整的稳定必须由腰来起主要作用,上下转动的关键也在于腰,推动劲力到达四肢部位仍然由腰主导完成。
练太极拳能锻炼腰部力量,太极拳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腰部训练,能强身补肾。
腰要松,松腰两足才有力,下盘才稳固,所以有“不得力必腰腿求”之说,说明要使自己下盘稳固,练出强似不倒翁的底盘功夫,就不能不明松腰、塌腰的重要性。
腰脊的运动是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在不断地作旋转、屈伸中时而蛹动,时而蛇行,时而拧转,时而伸缩。
从腰部的三根轴来说,在练拳时沿冠状轴运动,动作开、伸、实;呼气发劲时,从腰轴开始,椎骨一节一节向上蛹动弹拨,使脊柱在前屈或后仰的同时伸长;动作合、屈、虚、吸气蓄劲时。
随腰轴转动,椎骨一节一节地向下蛹动复归腰轴,使脊柱在前屈或后仰的同时缩短,动态如蚕行。
所以说,日常练习中我们也要注重腰的保养,练之兼养之。
腰部松沉与虚领顶劲相配合,上有顶拔之势,下有松沉之意,使腰轴不弯不摇,而又不僵直。为了便于腰轴灵活,转动自如,还需要胯膝的配合,屈膝松胯,不仅能使腰直竖易做好,而且还能发挥腿部的机能。
使髋关节转动灵活,腰骶关节转动自然灵活,腰的转动才能更加灵活有力。总之,腰部松沉竖直,虚领顶劲,屈膝松胯,都是为腰轴转动灵活,充分发挥腰的运动能力而做准备。
在陈式太极拳中,气出肾入肾就要求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形之于外为胸腰折叠。在盘架子中,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强调腰不动、手不动,内不动、外不发。
胸腰折叠的运动方法,对于健身有特殊的作用,因为人体腹部脏腑多,为全身气血汇集之处,也是经络通贯上下表里的枢纽。
每一胸腰折叠,都使腹内脏器进行一次温柔的自我按摩,它可以起到培养真气,消除腹部脂肪的作用,对肾脏功能的锻炼效果较好。
这种胸腰折叠若与真气运行结合起来效果将更为突出,如果能做到一次胸腰折叠,任督二脉一个循环,即一个小周天,即可起到一次还精补脑、气贯周身的作用。比如在套路中,象“撇身捶”、“肘底捶”、“下步胯虚”等等动作中都有较明显的胸腰折叠。
那么在练习中怎样才能用上腰、用好腰?笔者认为应从单式动作入手来寻找腰的转动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