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式太极拳中,缠丝劲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可谓是当中的核心劲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具有哪些分类,通过学习,会让大家对太极拳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的,下面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吧。
劲法的运用,在太极拳中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掌握好缠丝劲的分类及应用。
区分太极拳缠丝劲,常见的方法是分为顺缠和逆缠。小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小趾侧向足心旋裹叫顺缠。大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大趾侧向足心旋裹叫逆缠。这种方法,如果没有同内气的收放结合起来,显得过于简单和威力小。
陈鑫在《太极拳图说》讲义中,把缠丝劲分为十二种。就是“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则显得过于繁琐。作者认为,根据太极拳缠丝劲的内涵和特点,把它区分为出劲顺缠、收劲顺缠、出劲逆缠、收劲逆缠四种缠丝法,比较容易掌握。
如果对于这四种缠丝劲都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大家的陈式太极拳必定会有一大进步。
一、出劲顺缠
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顺缠。
比较详细些说,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后,绕臂斜缠而下,从尺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
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前裆向外,过胯向后,绕腿斜缠而下,经内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顺缠。
二、收劲顺缠
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顺缠。
比较详细些说,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从桡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顺缠。
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后。经外踝,绕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后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顺缠。
三、出劲逆缠
凡手足向外伸展,内气循臂腿外侧向前斜缠而下至于手足者,称为出劲逆缠。
比较详细些说,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绕臂斜缠而下,从桡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逆缠。
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后裆向外,过胯向前,绕腿斜缠而下,经外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逆缠。
四、收劲逆缠
凡手足向里屈收,内气循臂腿内侧向后斜缠而上至于肩胯者,称为收劲逆缠。
比较详细些说,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经尺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逆缠。
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后,经内踝,绕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前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逆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