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重要的一支流派,现在学习的人非常多,想要将其学好我们需要掌握当中的发劲原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在陈式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该如何发劲,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劲力的学习会有所提高。
在学习太极拳的时候,需将劲与力区分好,劲是由内而外的。
太极拳的“发劲”,也称“爆发力”、“弹抖劲”、“寸劲”等,它是太极拳“刚”劲的直观表现,陈式太极拳尤为突出。
许多太极拳爱好者都喜欢“发劲”,特别是青壮年习练者,看到他人将“发劲”打得如雷霆闪电、淋漓尽致,更是羡慕不已,希望自己亦能如此。然自己亦曾下功苦练,但终不如愿,究其因乃不得法。
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当中的技巧,所以容易产生拙劲。
“学拳须先明理,理明学拳自然容易”,要想练好太极拳的“发劲”,自然也须先明白其练法、掌握其要领,进而不懈练习,功久则自显。
“发劲”在陈式太极拳套路演练中,有几个不同方法、身体多个部位的多种表现。
其中常用的几招有“掩手肱拳”、“小擒打”、“青龙出水”、“蹬一根子”等;身体部位不外乎拳、掌、肩、脚。虽然招式及部位不同,但其练法和要领是相同的。
所以学习太极拳我们要明白其中的拳理,并要学会举一反三。
根据我多年的练功体悟,总结出要想练好“发劲”,首先要知“劲”起的“源”、运动的“线”、落劲的“点”。
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要发劲就需知劲从何而来,此即为劲的“源”,何谓“源”?即“源头、源源不断”之意。
陈鑫拳论讲“劲非本身之拙力,乃打拳中正直养之浩然正气,如有源之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周身元气皆出于肾,肾水足则气自壮”、“丹田为全体之气归宿处,如兵马屯处”,此论即说明所发之“劲”乃丹田所储之“内劲”。
“发劲”的运动路线要根据发劲的部位而定,但所同之处必须经腰部,“气如车轮、腰如轴”、“腰是上下体之关键”。
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腰”至关重要,气发于丹田达于稍节,腰部是必经之路;
“发劲”落点即劲到达的终点,也称“着力点”,只有将劲集发于一个“点”才极具杀伤力,因此发劲不管是何部位所发必须找准落点。
其次要练好“发劲”,还要掌握几个要领,
拳论曰:“蓄劲如拉弓、发劲如放箭”、“蓄要蓄的紧、放要放的尽”、“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箭能否放的远要看弓拉的是否满,劲发的是否猛脆要看内劲是否蓄的足,具体操作步骤一松、二紧、三再松。
(1)虚领顶劲、两肩松沉,松胯塌腰、气沉丹田、自然合住劲做蓄而待发之势;
(2)发劲到落点的一瞬间肌肉要高度紧张,但劲发时先拧腰,以腰为轴带动丹田之气旋转;
(3)劲到落点后,随即全身放松,使之产生旋转离心力(因太极拳的发劲多是以腰为一轴心,而同时向两个相反的点发力)。
后谈谈我的感受:蓄劲时就像开车挂上档,发劲时就像大油门松离合器起步,而劲到点时犹如紧急刹车所产生的惯性既猛又脆;真可谓“意到劲到、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