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谱讲:“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由此可见,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五、循阶段
拳论中“练太极拳循序渐进,不可躐等”,明确了太极拳应由浅人深,由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一层一层地练习。陈氏太极拳是根据“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来分段练习的。
第一阶段“着熟”,就是盘架子,是太极拳的基本功。要求身法正确,按照心静、体松、头正、竖项、壮面、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塌腰、松脊、提肛、缩臀、圆裆、开胯、屈膝、抓地等一系列动作要领,通过无极站桩、太极走步和盘架子的练习,初步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此阶段,开始会有猛打、猛冲、猛起、猛落、猛甩,有断劲、僵劲、顶劲、丢劲,均系正常现象。
事实上,不如此则周身骨节便松不开,内气便引不动,这正是陈氏太极拳以外形引内气的独特锻炼内劲法,是拳术入门的必经之路。这个阶段好能练五年以上,才能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懂劲”,就是配合推手炼内劲,就是须练到上虚下实、外柔内刚,外如处子,内似金刚,也就是以气摧形的方法。要求做到气不到形不到,气到形才到,使外形与内气相结合。
运动时不假思索,不犯迟疑,不其而然,心到意随,完全出于自然。并通过推手不断校正拳架,掌握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拥拥挤按活十三字的含义和用法,再辅以二路炮捶及刀枪剑杆等器械的练习。
这样“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经过数年好功夫,此阶段才可告完。
第三阶段“阶及神明”,就是练到天人合一,混元一气,刚柔无迹可寻的地步。纯以内劲为统驭,在外形上使人无法捉摸,人所不知,独我自明。拳架表现为练时愈慢,用时愈快,静如山岳,疾似闪电,姿势大方好看,美观自然。
这层功夫乃无穷意味,终身练之不尽。发人时“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陈氏太极拳法到此即为登峰造极之境。
此阶段纵然是不易达到,但太极先贤告诉我们,只要具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明规矩,懂呼吸,详参劲功,循序渐进,就一定能达到“阶及神明”的至高阶段。
陈氏太极拳之腰裆劲练习要领
众所周知,练习陈氏太极拳对力量也很重视,即所谓的劲。而很多练了很久的太极拳都不一定知道如何把这个劲自如的体现出来,可能有些拳友们是领悟不够或者练习的方法不科学,所以达不到刚柔并济感觉。下面就给拳友们共享下腰裆劲的练习要领:
腰裆劲是腰、胯联合发出的劲。太极拳的四肢和躯干的动作,以腰为轴心,即所谓“主宰于腰”。
而腰的轴心是腰脊,腰脊“命门穴”(前对脐。所谓丹田,即在脐内和命门穴之处)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爆发力的来源。
腰脊控制着腰的松沉直竖和左旋右转,并使腰的旋转幅度合乎生理上、技击上的要求。
练拳和推手都应时刻注意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腰部的左旋右转,须轻松灵活,用意识引导的行气运劲由腰脊达于四梢。因此,古典太极拳论要求在练拳或推手时“刻刻留心在腰间”。
腰力运用得当,既有助于保持全身平衡,也有助于内劲(行气运劲)运转的充足和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