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与膝的配合是膝部要和足踵上下对照,略向里合,成三角形。膝部要和胯根、足部配合,也是略向里合,成三角形。
步型大略有马步、弓步、盘步、虚步、独立步五种。只有轻重之分,而无纯虚、纯实之别。
臂部应分三节。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太极拳论》要求“松肩、沉肘”。
陈鑫解释松字为明确,他说:“臂部如挂肩上。”肘的松沉,不论顺缠逆缠都要保持肘尖向下的状态。不可使肘离肋内收,那样做必然使手部离开中线,以致丢劲。
陈式太极拳的跳跃动作与实用技击
现在许多陈式太极拳的教学光碟其中包括一些大师的演练,把很多的跳跃动作作了删减,或者是改动,我认为,陈式太极拳的跳跃动作具有其他任何拳种不其备的非常独特的风格和堪称陈式太极拳实用技击为经典部分的内涵。
掌握这些跳跃动作决非易事。正因为陈照奎师傅当年正值盛年,才得以使这套拳架在他的鼎盛期给人们留下了范本,也直到凌老师去世之后,我才理解他为什么以80多岁的高龄还要勉为其难地去完成这些跳跃动作而不作删改。
他常说:“在我这里少了一个,到你们到我这个年龄跳不了,再教学生就变成了少了两个,学之不易,保全更难。”我们同然可以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对陈式太极拳“创新”,“改编”,但是,把这套拳原原本本地留给后人,才有可能让子孙后代把陈式太极拳传承下去。
跳跃是近战攻击的需要
陈式太极拳作为一种道家思想贯穿始终的武术,充满了道家“无为”、“道法自然”、“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辩证法,主张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注重意识境界的修炼。
但太极拳毕竟是一种武术,在面对对手先发制人的攻击时,你必须要有具体的方法和实在的动作才能引敌、化敌,才可能后发制人。
太极拳的攻击,因其后发的原因常常在被动中迎敌,这被动要转化为主动,就要求后发m先至。“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而有力的攻击方式就是近战。
太极拳大师们不见动静就能把人发倒的功夫,就是近战的结果,也是太极拳和长拳的主要区别之一。“寸拿寸接寸吐露”。
要想达到近战的目的,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除了“引进落空”、“舍己从人”的化敌方法,跳跃,是在对手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接近对手,并日在顷刻问变被动为主动的经济、科学、有效的手段。
跳跃是为了“合”
拳经里讲“引进落卒合即出”,“谁先合,谁先赢”。什么叫“合”?
在通常的拳击比赛中,拳手互相挥拳如雨,真正能命中的,其实只占少数,有威胁地击倒对手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样的例子见之于跆拳道、空手道等等。而太极拳的攻击与防守是密不可分的,防守就是进攻的开始,而进攻又包含着防守的动作。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引自王宗岳《太极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