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三篇已介绍了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的三个阶段,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一讲它的后阶段“弹抖阶段”,掌握后一阶段,相信大家对陈式太极拳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日后的学习中更进一步。
“弹抖”作为后一阶段,相对比较复杂,需要在前面三阶段掌握好的基础上菜可以明白。
弹抖阶段
既明“蓄发”,再论“弹抖”。所谓“弹抖”功夫,是指陈式太极拳训练发劲过程中的高级爆发力而言。
它是太极拳内功的结晶及其化发功夫的升华。拳谱中讲:“气未动兮心先动,心既动兮气即冲。心动一如炮加火,气动好似弩离弓。学者若会浑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由此可见,浑元气在陈式太极拳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为此,在盘架和蓄发的训练过程中,犹如炮卷硝磺,卷得愈实愈紧,爆发的力量就会愈强,威力就会更大。
所以,培养浑元一气,用于心意一动,促使全身之劲力集中在肢体的某一点迸发而出,即是陈式太极拳“弹抖劲”之奥妙所在。即明道理,再论法则。细心体会弹抖劲可分为弹劲和抖劲。
“弹劲”是指身体内部所团聚的浑元之气,随着心意一动,驱使形体在一松一紧的阴阳开合中,生出一种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棚劲来,犹如弹簧的回弹之力,又象充足了气的轮胎,利用自身的弹力,在有形不见形的条件下,产生自身的反作用力,在重力越重,反作用力越强的基础上,展示蓄劲不动声色,惊乍之劲难查征兆,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弹劲的爆发,讲究迅速,令人措手不及。
河南方言称此为“绷劲”,即“弹劲”也。“弹劲”,河南方言又称为“圪颤劲”,犹如人在受到冷和惊吓时,表现出浑身颤抖之劲。
正如拳论中所云:“莫道点气(弹抖劲)零零星,须要全神运在中,如梦里着惊,如悟道忽醒,如皮肤无意燃火星,如寒侵腠里打战栗,如漫天云里闪电踪,想情景,疾、快、猛”。
其劲即先天之本能,没有习练过太极拳者,在充分的条件反射下也能激发产生此现象,但只有象形而不能用语实践。太极拳功夫深厚者,由于气息能在身体之内上下凝合,团聚于中宫之内,由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神会则自然由内达外,浑元贯通,周身无处不浑圆,无处不坚。
初级浑元气阶段具有排打功之能效,只要勤学苦练,功积力久,在推手较技中即可达到“身挨何处何处击”的妙境。
“抖劲”也称“抖擞劲”。其劲又包含着两个内容,即“抖劲”和“擞劲”。“抖劲”是在外形周身放松的基础上,形与劲一起聚合蓄住,利用腰拧与腿蹬及其手臂的屈伸,把身体内部的劲力,犹如抛物一样使劲抖出体外,如箭中的,即是“抖劲”。“擞劲”也是“抖劲”的范畴,动作起来有来回往返之意,陈式太极拳又称它为“来回劲”,在推手较技中尤为多见,技击中为了做到声东击西或避实击虚的连锁反应,采用“来回劲”惊散对方来劲及其惊晃对方的桩根和引空对手。
其劲动作宜欲左则先右、欲上则先下、欲前则先后、欲重则先轻、欲实则先虚、欲擒则先纵,反之亦然。
其劲因位异方或折叠运行,基本上是两劲合在一起使用,从方位、角度来看,具有来回象形之意。所以又称为“来回劲”。两劲虽然方向各走异行,但在运用之中要求做到二劲归一,一气呵成。
综观全篇,弹与抖有共性,又有异点,弹劲与抖劲都具备把身体内部气化为劲,弹抖出体外“中的”之特色。从理论上讲,弹即是抖,抖即是弹。
但是,在外形表现形式上,又有抖劲的特殊性,所以说,弹是弹,抖是抖。
另外,从推手较技方面来讲,惊、颤、弹、抖互为作用,互为转换,相辅相成,弹抖参半,阴阳扶助,虚实兼备。
这就是弹中有抖,抖中有弹,弹抖互变,弹抖互用,神形并茂,所向披靡。